朱冬冬
杭州世茂嘉年华置业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成本低、强度高、施工快等优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对于建筑单位而言,要充分认识到混凝施工技术水平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 ;混凝土;施工质量;
前言: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建筑施工时,应重点关注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对策,确保混凝土技术的有效性。
1、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房屋建筑工程,而这些工程建设时,均采用了混凝土技术。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各种粗细集料、水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和、浇筑振捣,养护凝结而成整体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建筑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进货质量必须得到保证。要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应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做好各方面的控制。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此环节是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基础。所以,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采购,并对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检验工作,保障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统一进行采购。同时,还要对材料展开质量测试,当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砂子、石子的规格、硬度、耐久性合格,含泥量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各种外加剂要经过试掺试配,且氯盐不得超标,否则会引起水泥混凝土内预埋钢筋的锈蚀。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严格把控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确定出最佳的施工材料,选择合理的膨胀剂,一面混凝土硬化时,出现过度收缩的问题,降低工程质量。为了保证质量,赋予其更强的可塑性,还要再砼浆当中,添加少许粉煤灰。当施工过程出现材料短缺的问题,应及时和采购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所有缺少的建材统一采购,降低施工过程由于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2、严格把控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配合比例的设计工作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设计比例合理与否会对混凝土产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混合比例设计的核心在于确定产品的强度,同时还要将水灰比、掺砂量、外加剂添加量等数据设计好。施工之前,应根据工程建设需求,确定出最佳的配比,以设计人员为主,加之工人的配合,验算出配比,并进行强度测试,同时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操作,有效地避免混凝土与最终混凝土配合比的误差,从而促进计划好的工程建设。在实际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应将具体问题考虑其中,对其中的配比合理调整,向混凝土当中添加定量减水剂,降低水泥在配置环节的用量,在混凝土塑性满足要求时,可缩短施工后期的凝固时间。良好的配比利于材料的施工,同时延长初凝时间,防止凝结过快影响施工,提高结构抗压强度,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在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基础上,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可以符合施工现阶段的要求。
3、注重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混凝土搅拌技术是以实际工艺为基础的,为确保混凝土拌和前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分析影响混凝土拌和质量的各种因素,如拌和时间、料比、烧制顺序等,并根据工程需要,在拌和阶段进行试验,调整合理的配比,加强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的和易性的重视,对混凝土搅拌环节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做好处理,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
搅拌时应严格按照前期的设计方案,依次加入适量的材料,并针对实际需求,确定出粉煤灰量,并选择相应的添加剂,以减少水泥用量。运输环节对混凝土质量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运输时,要对运输工具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合理控制运输时间,对此,应对混凝土的搅拌地点合理选择,尽量选择离施工区路程近的地点,同时在运输的过程要适当进行混凝土的搅拌,防止混凝土出现沉积现象影响施工。为了确保混凝土运输顺利,必须保证牵引泵和移动泵在施工现场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两台设备定期进行专项维修,以保证泵管强度,降低混凝土运输压力,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接缝必须完全密封,以免发生意外,解决了使用上的难题。
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科学的施工工艺,常用的工艺为分层浇筑。为保障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常先浇筑薄层,接着根据间隔展开夹层的处理。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操作包括浇筑、振动筛、水处理、接触面处理等,浇筑应遵循分层后一步、自顶向下、自然气流梯度操作的原则。浇筑时,以分层浇筑为主,从上端开始,依次向下浇筑。在实际应用分层浇筑过程中,夹层之间的间距若不能合理控制,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弹性模量较高,结构的散热不足等。因此,为解决结构的裂缝问题,通常使用浇筑加覆盖的施工工艺,当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温度降低到合理值范围之内时,再展开进一步的浇筑和覆盖。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浇筑间隔进行控制时,也要按照相应标准做好混凝土的振捣以及浇筑高度的控制工作。特别是在加载过程中,保证施工间隔时间之间的连续性,在间隔时间过长的情况下,要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间隔时间,以便在混凝土开始凝固前恢复施工,在此期间,施工单位应注意观察并改变钢筋、模板等梁的位置,选择独立的浇筑方式,连续浇筑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施工缝必须在较硬的部位预先预留。只有在浇筑时,选择科学的浇筑工艺,才能保障浇筑结构均匀,合理控制浇筑强度,才可避免结构产生裂缝。浇筑结束后,应对表面处理,确保表面非常的光滑,其存在较高的密度,只有这样,才会保证浇筑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5、混凝土振捣技术
具体振捣施工时,需要准确了解相关规定,按照其中的要求,完成浇筑、振捣等活动,振捣结束后,对作业面进行检查,确保其平整后,结束整个浇筑工作。从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混凝土振捣方式包括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两种,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振捣时,应按照特定的顺序,即从坡脚开始,逐渐向坡顶振捣,振动可以使混凝土从模子的每个角落向最高密度方向流动。可采用人工振捣,其他情况下,可采用机械振捣,在具体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迅速插入慢张拉力,均匀选择插入部位,防漏浆,当插入振动器时,振捣必须进入混凝土底部,防止混凝土两层间产生裂缝,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和沉渣。
6、混凝土养护技术
采用正确的养护措施是控制裂缝产生,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适宜的湿度及温度,使混凝土在强度形成的过程中减少裂缝的形成及发展是关键。为了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相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科学的养护能控制混凝土的水分、散热、表面温差等,防止结构发生裂缝。常用草帘覆盖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防止混凝土中水分快速蒸发,导致结构出现裂缝。针对外界环境情况,洒上适量的水分,通过水分的蒸发作用,降低表面温度,加快内部热量释放,缩小内外部的温差。冬季时,可将混凝土表面设置热源,保证温度。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应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7、结语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也关系到建筑质量,关系到工程造价,因此,施工单位和用户都十分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对于混凝土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时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对施工材料严格筛选,正确配比混凝土、运输和搅拌、合理选择工艺、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完善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颜冬.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12):227
[2]张志钦.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