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海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0029
摘要: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政道路凸显出其优势,可通过全面化的交通系统满足人们出行的多种需求,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助力经济发展。建筑企业应对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有效掌握施工特点,根据既定程序开展后续施工,提升各施工环节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路基施工;
前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标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有一定的影响。市政道路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路基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此,严重影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所以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关键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只有相关人员重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了解现阶段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够切实保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
1.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施工特点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路面、路基建设均属露天操作,应考虑周边环境、所处地质等诸多因素,选用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技术。路面与路基的实际施工中涵盖多个专业及复杂的结构物,需要各部门配合工作。施工前,施工企业应当与多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保证施工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契合周边环境,满足不同阶段的建设需求,展现方案的灵活性。
2.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技术控制要点
2.1强化全过程细节控制
加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管控是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为路面行车通行提供保障,施工人员需要合理处理原始地面以及坡面。在施工前,保证整个工作流程的连贯性,对构件的大小进行统一规划及细化设计,同时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工作内容包括水泥稳定土的搅拌和调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配比等。在实际的防控工作中,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气候、温度、湿度,保证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并对水泥稳定土的表面进行修整。做好水泥稳定土的养护工作,根据天气情况、季节变化及时做好加热、保温等工作,预防水泥稳定土开裂、离析现象的发生。
2.2加大材料与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材料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在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材料的选配工作。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完善制度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明确规范材料的择优选用和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施工质量需得到保证,应包含水泥不应有杂质、内部没有结块、无潮湿问题和水份问题,等等,其可以有效提升水泥的质量,为混凝土技术提供帮助和支持。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水泥的储存问题,减少材料损耗,防止水泥中混入影响水泥稳定的物质。
2.3严控路基含水率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与土体内含水率有直接关联,含水率是影响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关键性因素之一。若土体内含水率低于实验的最优含水率,碾压路基就会比较困难;若土体内含水率较高,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则会降低。所以,在施工前,需对路基含水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对含水率进行适当的控制,保障施工质量。
3.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施工程序
3.1施工测量
为了对市政道路路面、路基的品质进行更好地把控,应重视施工前的测量环节,结合建设需求,通过研究设计图纸,对道路中线进行现场的实地恢复,同时明确构造物所在的位置,为后续施工提供精准数据。
施工单位需将图纸上的平面内容转换为真实位置,例如形状、位置、所需高程标定等,在实际施工路段进行标注,使各环节操作与图纸需求相吻合。实际建设时,应细致化复测导线、水准点等数据,多次检查图纸,对实操时的误差进行把控并掌握误差值。
施工单位应重视测量放线环节,在精准准据下完成每道工序,使纵横断面完成准确化定位,复测时对融入桩地面标高同时进行水准基点标高的复测,明确构造物、所需几何尺寸,减少误差。施工单位应对路面下布设管网线路线数据进行收集并绘制成图,与设计图纸结合,完成全面、精准的施工测量。
3.2路基开挖
进行路基开挖前,施工单位应优化防渗工作,及时清理地表,挖除顽固阻碍物,同时应对排水环节做好设计,例如在适合位置增设排水沟或截水沟等。
施工单位在开挖前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探究,通过对固定方案的设计使施工可以免受附近结构物的影响,呈现极强的施工安全性。针对有复杂化地质结构的建设路段,施工单位应使用人工操作,配以自卸式设备和大、小型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开挖。
实际操作时必须结合边坡实际情况,按照自上而下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避免多挖的情况,应根据图纸降低少挖的整体概率,不可超挖。若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土质的变化,须及时上报,对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处理。
3.3路堤填筑
部分大段路需要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单位应对土松铺系数完成精准收集,以确定后续的压实次数,提升路面及路基的耐久性、平整性。
路基进行填方时,施工单位应结合土质试验,配合压实度、填土厚度等数据完成后续操作,与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保证填土干密度,凸显较高的压实度。
针对同一坑中的土质,施工人员应注重土质变化,从多角度观察,对土质异常进行有效把控,使填土后的路面有更高的平整度,避免后续使用中的积水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区段选用的压实方案存在差异,应划分为多个工序,避免压路机无法压实,保障土体密度,提升路面、路基的整体质量及施工水平。
3.4排水环节
路面、路基排水未做好合理化设计,易留下安全隐患,诱发多种病害,缩短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在排水设计时应结合农田水利,减少水患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一,可通过急流槽、水沟等多种不同排水设施,完成雨水的排放。
第二,借助水泵或临时挖沟等方式,排放已存在的积水,避免对路面的侵蚀。
第三,使用盲沟应对地下渗水的情况,可增设挡土墙,并做反防渗操作,使地下水可从渗水孔流出。针对非渗透水土的填筑,施工单位可结合道路实际情况选用黏土完成排水操作。
4.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施工技术控制对策
4.1把控施工程序
施工前,应结合建设需求对技术、现场和设备等做好组织与整体性规划,重视前期多项准备,使小桥涵、挡土墙类的操作与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建设相统一,保证在工期内完成整体项目。
监理在施工中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明确指示,使其在施工环节中规范自身行为,使工作更细致化,严格把控各工艺要求,根据施工程序进行后续操作。
4.2合理选用施工方法
针对机械的配套使用,施工单位应借助主机减小以往的劳动强度,配以辅助机有效加快整体施工进度,减少工程造价,使压实设备与应与建设需求相一致,提升路基强度。
4.3掌握防护技术
路面、路基在空气中暴露,易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受到侵蚀而诱发病害,应对其进行相应防护。
第一,冲刷防护包括直接方式,即石笼、植物和抛石等多种防护,制定完善的支挡结构体系完成长效化防护。冲刷防护可选用间接方式,依托结构物针对性地改变路基附近水流方向,减少路基破坏的因素,减小水流带来侵蚀性。针对结构,施工人员应勘测水流方向,地质条件、间道宽度等。
第二,坡面防护使岩石或土质边坡得到保护而减缓风化情况。施工人员应具有先进理念,对边坡岩性、坡度等多方数据做好收集,设计与建设路基相符的防护对策。例如植物防护,借助其根部固定土体,调节温度,保护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像市政道路路基压实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和路面出现裂缝问题等,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确保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希望通过本文分析,更多专业人士能够参与到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关键研究课题的讨论中来,针对文中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为解决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爱占.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关键研究[J].建筑与装饰旬刊,2018,(02).
[2]?李沁间.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控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8,(13).
[3]张金岩.路基施工技术分析及特殊路基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3):193-195.
[4]孙英杰.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分析[J].智能城市,2020,6(8):212-213.
[5]李瑶瑶.浅谈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31):282-283.
[6]丛鑫.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核心要点构架[J].中国标准化,2018(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