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丽娜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467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语文知识容量增加、学习难度加大等基本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应用高效“6+1”教学模式实施语文教学。通过提供课前预习学案与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创设生动问题情境与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与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更好发挥引导作用与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学习成果与进行相关点评精讲,提出若干相关问题与有效进行检测反馈,最后巩固以及迁移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状况,科学应用高效“6+1”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可以有效达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6+1”教学模式;课前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高中语文应用高效“6+1”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明确高校“6+1”模式的相关内涵,并根据当前语文教学情况与基本学情,灵活运用这类教学模式实施教学。高效“6+1”教学模式,“6”是指导学、深思、讨论、展示、评价、检测六个部分,而“1”是指实际运用,通过前面的六个步骤,更好达成“1”的效果,实际运用一般安排在课后进行[1]。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太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新课导入的效率较低,无法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无法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缺少后续的学习效果检测等方面。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过去的语文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应用高效“6+1”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一、提供课前预习学案,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提前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制作针对性的教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学案,其中包含有知识背景、学习目标、重难点、相关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前提供预习学案,明确主要学习目标,辅助学生更好预习,在课堂上运用简洁明快语言导入新课。
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的《沁园春·长沙》,教师可以根据本首词作的背景资料与主要内容,引入相关图片与文本,制作预习学案,包括学习目标等内容。学习目标主要有:一是了解词作写作背景与词的发展史;二是有感情地朗诵词作,分析关键词句,体会其中意象,理解景中寓情与情中显志的特征。以此辅助学生更好预习,辅助教师功能课堂导入。
二、创设生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高效“6+1”的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与深入研究,也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这个阶段一般控制在5-8分钟的时间,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与工具进行创设,使得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有趣[2]。
例如,根据《沁园春·长沙》的背景资料,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图文与音视频资料,比如毛泽东同志早年的游学经历、《恰同学少年》的片段、长沙橘子洲的俯瞰图等,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作者前面加入“寒秋、霜天、万山”等景象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感受?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三、布置合作探究任务,指导学生小组讨论
紧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课文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先让同桌之间两两合作与互帮互学,之后再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集中力量与发挥聪明才智,更好解决课程中的相关问题。
例如,针对《沁园春·长沙》这篇伟人词作,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答。比如:中国古人写景一般是感伤悲秋的情调,通过写寒秋之景,表达肃杀景象与惆怅心情,为何本词秋景是活泼与美好的?这个问题紧扣本文主旨要义,需要学生认真探讨才能解决。
四、更好发挥引导作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
在提出探究性问题与引发小组讨论后,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存在的疑点等,通过引导性提问与点出关键要素等,促进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之后让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合作学习成果[3]。
例如,对于上面《沁园春·长沙》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根据本词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思考此情此景对于有志之士会怎样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认识到:写山河之壮丽,有志之士会感到人民被压迫的可悲,感到革命的必要性,在这种冲突中突出强烈革命主义精神,抒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五、根据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相关点评精讲
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盘点课堂学习成果,提醒需要记住与掌握的知识,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等,以及根据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相关点评精讲,这样可以更好完善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沁园春·长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与壮志,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持续奋斗。教师需要结合文本讲解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知识,指导学生有感情反复诵读等。
六、提出若干相关问题,有效进行检测反馈
对于课堂知识的整理、回顾与复习,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重难点,提出若干相关问题有效进行检测,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反馈。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本文画出思维导图,将逻辑关系弄清楚;思考“万,遍,漫”等用的好处。
七、巩固以及迁移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为有效巩固以及迁移语文相关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教师还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诗词作品,提出相关赏析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鉴赏。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王安石的 《桂枝香》,让学生对比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高效“6+1”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明确这类教学模式的实际内涵与重要作用,根据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更好实施教学,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讨,更好解决课堂问题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新琪.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6+1"教学模式研究——以某某市实验中学教学改革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189(08):259-260.
[2]张伟.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000(006):P.23-23.
[3]孙艳丽.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分析[J]. 亚太教育, 2020(3):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