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马爱雪
[导读] 情景教学法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

        马爱雪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810100
        摘要:情景教学法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呈现情景的教学方法。在呈现情景的过程中加以图文的阐释、音乐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的情景课堂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是一种指向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习语文课程内容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地走进语文世界当中,感受华丽的词藻和诗词的韵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枯燥难懂的课程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未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立足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师普遍会开展情境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其与教学目标的融合度,仅将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烘托课堂氛围的手段。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但在课堂结束后,这种欢快的氛围也会消失殆尽,学生未能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学到有价值的内容,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情境创设呈现出形式化的特点
        新课改背景下,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课堂创新性。而情境教学作为现代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刻,多流于形式,如一些比较简单问题,学生只要阅读课本就能自然地找到问题答案,而教师还要去花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这样的教学过程只会打消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难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模式有效构建
        (一)深入教材情景,抓准教学核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挖教材,找准其中的情景和教学核心,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图讲文,以文释图,引导学生浸入教学情景当中,思考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达到情感共鸣。比如在《鱼我所欲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活中常见的儒家思想入手,将生活中体现的“仁、义、礼、智、信”通过多媒体融入课堂。

如“仁”就是仁者、爱人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当代医生入手,将他们的“医者仁心”以图片或小视频的形式带入课堂,学生的理解相对而言就比较轻松,而且更加有兴趣;再比如“义”是约束自我言行,不能因为外界物质就放弃礼义,教师可以从戊戌变法中谭嗣同入手,将他的“大义凌然”带入课堂,并将教学内容中的“生,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相联系。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情感互鸣。再比如在朱熹的《观书有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入教材情景,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现象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从而引导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考科学精神亦是一样,要想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思想灵感来源,就必须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朱熹文中所写的“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给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情感的表达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生活当中流露的细节,去体会温暖与感动。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语文也是一门融入情感和感受的学科,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教师可以充分地将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和感知,能够准确地领悟语文课本中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内容含义以及抒发的个人情感。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启发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情境内容的感悟过程,逐渐地激发自身内在潜能,从而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语文教材中《秋天》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所描述的具体画面,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教师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对秋天的印象。每到秋天,我们都会感觉到一丝的寒意,与生机勃勃的春天和烈日炎炎的夏天比起来更加的萧瑟和凄凉。并且到了春天人们都穿上了长袖和长裤,装扮上具有秋意气息的服饰,周围的环境也逐渐地由绿变黄,街道边的树叶也披上了华丽金黄的外套……就这样教师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秋天描述出来,学生也追随教师描述的情境画面感受着秋日的气息,并带着对《秋天》这篇文章的期待和好奇开始了课文内容的研读和理解过程。通过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情境准确地描述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将情境内容和学习主题相互结合,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感受语文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和深度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水平。
        (三)情境辩论,开阔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有不同的体验。学生有时候会对阅读文学作品中的某一观点产生质疑,有了不同的想法与见解。教师可以顺学而导,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让学生倾听他人的各种想法,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在深入思考问题中调整自己的想法,进而展开有理有据的情境辩论抗衡。辩论赛可以是个人辩论赛也可以是小组辩论赛。在辩论开始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而辩论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加乐于表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合理构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问题答案,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燕平.例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学课程资源,2019(12).
[2]张国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浅议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3]公伟.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