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廖先值
[导读]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

        廖先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里太完小 ,广西贺州542612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通过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拓展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还是提高学生言语组织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练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趣味教学与“听说读写”相结合,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运用一些新型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势之处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与理解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很难对枯燥无趣的教学产生兴趣,注意力也会被其他新鲜事物所吸引,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可将拓展阅读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组织能力的重要积累阶段,小学教师通过拓展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将这些积累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增长他们的学识,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往往不够的,教师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通过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优秀人物,让学生将这些优秀人物为人生的榜样,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观念。
二、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策略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点。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仍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为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筛选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感受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真实意义,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1]。


        例如,学习“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课,在拓展阅读过环节中,教师根据本课内容“中国神话故事”向学生推荐“西方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内容,找寻出西方神话中“神”是怎样创造世界的。接下来,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东方”与“西方”的创造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盘古”为了美好世界,甘愿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与理解能力的限制,在教学中总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等现象。这是由于教学内容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不高,很难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为此,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结合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一些符合该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在受到双重感官的刺激下,对本课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例如,学习“海上日出”这一课,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的图片、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与图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4、第5自然段,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有云、无云海上日出的不同情境,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找寻一篇关于雨天日出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有见过日出的场景,你们眼中的日出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踊跃回答,以此提高学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进行合理的阅读评价指导
阅读教学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提高他们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阅读、掌握阅读技巧的好习惯。教师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此吸引小学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真实感受。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言语组织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
例如,学习完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几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这几课的观后感,此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那个故事更加吸引你?吸引你们的原因是什么?”之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成果,掌握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现状。接下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阅读技巧与方向,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入手。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自身的言语组织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光志.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5):298-299.
[2] 杨舒婷. 追花寻蜜,采撷阅读资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4):41.
[3] 赫绍国. 浅谈拓展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活力, 2019, 000(006):145-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