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王康
[导读] 进入信息化社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王康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边务乡大边务中心小学061300
 
        摘要:进入信息化社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即便是在这个环境和需求下,仍然有教师存在着轻视这个学科教学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其虽然不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课,但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人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小学作为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接受新事物较快,而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得到信息技术的启蒙,直接关系到今后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践行者,应该能正视自己的职责,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方法来开展信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即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们在讲台上讲、学生们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解完知识之后便交由学生们自己上机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带给学生们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们普遍产生信息技术学习枯燥、乏味、单调的错误认知。试想这种消极的态度及情绪影响下,小学生们又怎么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又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进而获得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呢?可以说,单一的教学方式、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当前影响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信息课缺少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没有纳入基础教育升学考试中,导致家庭和学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数外等课程上,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西部农村地区,有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设施,有的学校有计算机设备,但电脑和配套的多媒体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以跟上步伐,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种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对落后地区的学校进行补助,为他们配备最新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学校和学生家长也应该加强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视,除了在课堂上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外,在课后时间也要为孩子留充足的时间去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信息技术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素养教育落实不力
        信息技术是个实践学科,同时它又是一个技术变更很快的领域,再加上还有新课改的综合素质教育任务。因而,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脱离课本在实践中独立学习新的应用技术,使他们能够将技术真正用于服务实践,使他们的其他素养(包括精神、态度、思想、意识、思维等)均得到有效发展。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是在方法上缺少素养培养指向的设计。
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小,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却对枯燥、乏味的事物格外抵触。为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注意到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这一特点,灵活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

我们相信,当学生们愿意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时,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将更加理想,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也能获得更好的提升与发展。这样一来,也让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做好学科教学工作,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所发挥出的作用显而易见。
        (二)转变教学思想,充实信息素养
        为了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要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能利用课下时间,多研读一些有关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的书籍,充实自己的信息知识储备,确保自身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能结合新课标,认清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及重要性,改变过去不当的信息技术认知,正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也要将备课环节重视起来,结合网络检索的方式搜集教学所需的资源,并将其制作成有效的课件,进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兼顾每一位学生的感受
        由于每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层次也是不同的。根据这种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感受,实现因材施教。可以在教学中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的任务,在他们完成任务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幻灯片的制作和放映相关的内容时,由于学生们的打字速度有快有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打字速度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目标,对于打字慢的学生,可以设定目标让他们完成幻灯片的制作;对于打字较快的学生,可以设定目标让他们在完成幻灯片制作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精美的图片、为幻灯片添加一些特效等,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
        (四)优化教学方法
        1.指向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方法优化。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之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投入地学习,而且最好能达到在课下保持较高的热情(因为信息技术是以实践为目标的,学生不仅要懂得技术,而且最好是在课下通过反复地操作达到熟练)。在这方面,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的思路就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有童趣的、有竞争性的或有驱动性的方法。指向素养培养的方法优化。素养培养方法的优化就比较复杂一些,因为不同的素养培养需要用不同的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素养的特征和构建规律去灵活设计。比如思想情感素养与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在方法上肯定是要有区别的。比如,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就需要放弃原先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构建一个独立思考探究的环境和平台。
结束语
        任何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多重坎坷与曲折。所谓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的便是这一道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能对已经出现并暴露出来的问题持否定甚至是排斥的态度,相反,我们更应当迎难而上,积极接受挑战并加以正确应对。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下,那些制约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的问题及其不利因素终能得以解决,并最终收获高质量、高效益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而我们的小学生们也能获得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群.巧用问题,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J].第二课堂(D),2020(11):60-61.
[2]魏荣丽.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68-169.
[3]张越英.“问题导学”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0(35):122-123.
[4]张帆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智慧,2020(22):15-16.
[5]张幻玲.素质教育实施下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