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吴旭红
[导读] 传统古诗词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值得中学生去学习借鉴的。

        吴旭红
        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甘肃省 天水市 741000

        摘 要:传统古诗词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值得中学生去学习借鉴的。并且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的背景之下,古诗词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初中生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古诗词的特点,更加积极的鼓励学生能够在诗词歌赋的学习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古时文人墨客的情怀,领悟并且感受其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提高初中生对于诗词歌赋的鉴赏认知能力,只有学生的鉴赏认知能力提升了,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词中所蕴含的趣味与内涵,从而加强学生学习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诗词中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的提升。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变,以便更好的去提高学生诗词的鉴赏认知的能力,就这一问题,我就以下三方面对提高学生鉴赏认知能力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认知能力  
        
        一、利用读诗绘画,感受诗词的画面之美
        画家利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形体之美,而诗人所用的描绘美的方式是优美的文字语言。古诗词最吸引人,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利用语言的简单描述来展现画面之美,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将诗人自己的感悟表现在其中。
        比如,在《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因景色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在天色昏暗时,一群乌鸦停在了古藤缠绕的古树之上,发出了凄厉的哀叫声。这时诗人听到小桥下的流水在哗哗作响,小桥附近的人家有炊烟从烟囱中袅袅飘出。这时在古道上迎面走来了一匹瘦马,在道路上艰难地前行着。这时夕阳失去了它的光辉,从西边缓缓的落下,而在这凄凉的夜色之中,只有孤独的作者还漂泊在异乡。通过诗人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描述了一幅秋季万物萧瑟的景色,让人感受到满目的凄凉与悲伤,但是再加上温馨的小桥、流水和人家作对比,更加的突出了作者飘零异乡,孤苦无依的情感。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众多,给人们展示了一幅秋景夕阳图,借景抒发了诗人作为飘零天涯的游子在他乡无比的思念故乡的情感。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寻找游子漂泊异乡的图片与歌曲,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思想情感。还可以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人的内心世界,或者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简单的勾勒出诗人的内心独白,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理解诗词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于诗词的喜爱,从而去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知鉴赏能力。
        二、结合音乐朗读,感悟诗词韵律之美  
        众所周知,诗词有着明显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关于《诗经》,众所周知它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但在《诗经》中,所流传下来的内容都是人们通过口耳相传,或记录民风民俗,或赞美治者功德,或祭祀鬼神。

并且在诗词中,它所表达的情感往往都蕴含在韵律之中,需要反复的阅读吟诵才能感受到诗词的丰富的内涵。在日常的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优美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优美适当的音乐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诗词的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配乐,并且教师要进行示范,富有感情的去诵读,并让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或者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朗诵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诗词带来的韵律之美。
        比如,在学习《诗经》当中的《郑风·风雨》的时候,诗人利用双声叠字以及叠韵的表现手法,不仅仅体现出韵律方面的美感,还利用反复吟诵的方式使诗词的意境表达得更加直观,使得诗词表达的感情鲜明。并且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思君的女子,在“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是溢于言表,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在学习这篇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寻找符合诗词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找寻一些抒情的乐曲,通过配乐的朗读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品读诗词。
         三、在诗词教学中要制订教学计划???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定的古诗词,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的基础以及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进行由浅入深式的教学。在比较简单的诗词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参与式的教学。并且提醒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之前去自主的查阅作者的生平简介和诗作写成的背景资料,找出曾经学过的该作者的诗词进行对比与分享,并根据诗词内容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找出其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而且在课堂上,学生们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助式学习,教师可以在一旁予以适当的指导和总结。
        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进行布置,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诗人的相关资料的查询,从而联想起自己曾经学习过的诗人创作的其他诗词,同时了解了诗词相关背景资料以及诗词写作的背景。那么,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情景表演,加深学生对古诗和作者的认识和理解。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古诗词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并且随着近年来的考试趋势,古诗词的考察也逐渐成为了重点考察的内容,并且题型也趋向于复杂化,因此语文老师就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古诗词认知与品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夯实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为之后的品读古诗打下基础。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流传下来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歌赋。“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不就是对我们学习诗词歌赋的最好的解释吗?并且在学习诗词歌赋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旭.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认知能力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23):P.107-107.
[2]萧芬.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3.  
[3]耿怀青.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