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琴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 810100
摘要:有效课堂,其含义是结合语文阅读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并在课堂上能达成一定的课堂目标,完美地完成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换句话说,有效课堂是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出发,创新语文阅读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是无法替代。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并且虽然一些已经被多次提出,但是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为了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手段,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一、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思想传统
部分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于片面,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了阅读中的考试内容,完成对阅读章节的掌控后就算完成了学习,从而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阅读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只会按照固定的方式以及模式来进行套用,导致学生无法深入探究阅读知识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化,进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部分老师在进行教学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等原因,在教学中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更别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态来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项互动过程,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于作品、文本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特别是受教学时间的制约,这些教师把本应该属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舍弃了,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虽然在此过程中一些教师也在尝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法下,学习较为被动,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下降。同时,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以知识为主,对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方法培养的价值不大,这与素质教育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离的,也会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综合能力
如今的阅读教学需要改革创新,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和老师交流沟通,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加简单容易。
不仅如此,老师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进行思考,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应该这么理解这段话?老师的阅读教学就完全正确吗?自己的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惑提出,激发学生的疑惑意识,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质疑能力,不断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进行创新,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能力的教学目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导而不是主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努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通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二)通过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思想上具有叛逆心理,这是正常的,对于学习的态度主要凭借主观喜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初中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抵触或者厌恶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其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解主要是“灌输型”的,学生被动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态度主要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高,无法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兴趣。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或者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课堂导入环节过于生涩,对于知识的讲解过于详细,反而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能够成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催化剂,在无形中推动学生的阅读学习,使学生产生阅读学习的动力,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在课堂导入中引出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接下来的阅读学习,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只有正确地进行语文阅读,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有切实性、可操作性,让家长、教师或同学每天监督自己完成阅读计划。其次,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用什么方式阅读,哪类文章应该“精读”,哪类文章应该“略读”,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通过阅读笔记巩固文章中的重要阅读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在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只有合适的,才是最有效的,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志.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导,读,讲,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
[2]崔影.阅读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浅谈记叙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9).
[3]孟显智.论阅读教学中材料,学生与教师三者思路的统一[J].涪陵师专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