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汪世朵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是通过形象化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强化所学习到的知识点,

        汪世朵
        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中心小学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是通过形象化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强化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可以说是现在最有效的、最实用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下文,我们将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主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策略研究
引言
        思维导图直白点说就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区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如果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正可谓是一举两得。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效率低,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将思维导图        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爱上阅读。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深奥的语言转变成清晰、明了的图片,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中心,实现有效阅读。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预习时绘制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上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突破教学难点。课上的时间不像课下那么充裕,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能向往常一样细        致,但是在攻克重点难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中的瓶颈。
课后绘制,巩固理解。思维导图不光可以在课前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一般,我们在学习一个单元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能力,让这些零碎的        知识点构成一个系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阅读不同于语文知识的其他部分,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情感比较复杂,大多数人虽然不喜欢做阅读题,但是大家却喜欢去阅读文章。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对阅读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使学生厌恶阅读。思维导图的出现使得学生改变了原有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思维导图将文章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出发,调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很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有时候遇到的文章比较冗长或是复杂的时候,学生的抵触情绪便会体现出来,大大减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

教师在在上语文阅读课时,应该充分的研究课程内容,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举例来说,我们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文章主要描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如果教师只是通过文章让学生学习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必然不会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因为文字的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讲太弱了,教师这时可以        利用思维导图,将开国大典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之后依次将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人们脸上的表情总结和归纳到思维导图上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让思维导图“动起来”,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巨大的乐趣,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语文阅读产生了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简化阅读内容
        思维导图除了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外,还可以帮助学生简化阅读的内容。阅读的篇幅对于小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长的,学生对于长篇的文章心中自然会出现抵触的情绪,教师这是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简化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减轻教师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引导学生独创思维导图
学生不光要学会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还要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如果教师只是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讲给学生听,虽然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但是如果下次遇到难度更大的文章,没有教师在身边,学生依然不会运用思维导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学生要学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        么难,我们首先要理清思维导图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这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重要的点是,根据文章的中心进行思维的扩散。就像一棵树一样,树木的枝干就相当于思维的扩散,一棵树木的枝干越多,也就说明思维扩展的就越丰富,也就意味着思维导图变得更加的完整。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教师不需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的进行引导,慢慢的进步。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它通过形象化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强化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可以说思维        导图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集图像、数字、文字为一体,调动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信息,来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思维导图的出现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充分引起并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还要学会绘制思维导图,但是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在学习路上慢慢的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 段天喜.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67.
[2] 谢爱平.思维导图指导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举措探究[J].新课程(上),2017(12):23.
[3] 夏雪娟.绘图学文 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9):88-89.
[4]王朔,李爽.思维导图实践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5]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