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主题阅读,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孙娟
[导读] 在近些年,主题阅读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备受推崇,运用主题阅读可使学生阅读兴趣得以有效提升,

        孙娟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西湖小学,湖南省常德市    415900
        【摘要】在近些年,主题阅读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备受推崇,运用主题阅读可使学生阅读兴趣得以有效提升,丰富阅读面和量,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使其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优化文学素养。作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需重视课内外结合,积极予以主题阅读推进,实现预期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本文对相应的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化改革,各个学科教学中不断地应用创新的方法,强调从多个角度落实培育目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其承担传授知识技能、塑造人格品性、丰富文化素养等使命,所以要对原有单一的阅读指导方法进行改革。语文主题阅读为新颖教学模式,可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其阅读素养提升,进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学习知识。
一、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学校存着着重视度不足的情况,具体为阅读训练课时少且不连贯,教师在阅读练习方面存在专业度不高的问题,练习内容单一、无趣,教学效率低下、效果欠佳,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阻碍,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制约其语文成绩。而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则主要为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对学生进行及时和合理引导,促进其思考、探究,并结合已学知识予以系列问题解决,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学能力[1]。另外,主题阅读教学方式的开展,可将课本单元与文章视为阅读主线,融汇课内外阅读知识,以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进行探究,并对阅读方法予以掌握,以从整体上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升。
二、主题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主题,拓展阅读内容
        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而言,其具系统性特征,在知识技能抑或是思维结构上,均需学生呈现出质的提升。因此,在开展主题教学时,教师需对阅读主题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思路、内容,随后予以主题确定,在此基础了解单篇文章特征、个性,并拓展阅读内容,以丰富阅读素材,高效指导学生,使之于主题阅读策略下予以完整思路结构的形成。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还需精准把握学情,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在阅读经验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常规的阅读方式予以打破,探究文章共性,联结、组合所学知识,以将阅读系统知识链于脑海中串联,更好发展阅读品质。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师需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调动其积极性。在授课伊始,教师可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于学生面前呈现,使之感受其风采,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博物院这一文化遗产为对象,为学生讲述故宫博物院方位、太和殿由来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于课堂上进行分享、讲解,以培养学生于较多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现所见所闻皆可成为自身阅历的教学目的。

同时展开延伸阅读,予以《苏州园林》等相关资料提供,以使学生对于介绍文化遗产类文章的特色、语言风格等予以充分了解,丰富学生文化视野,构建深刻认知,并以该类文章所传递精神理想与价值观为主导,予以我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拓展,提取其中有益思想,实施品德教育,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念。
(二)借助趣味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单纯的读书行为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单调和枯燥,为使学生读书兴趣得以维持,教师可开展多样活动,营造浓郁读书氛围,使阅读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3]。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较为强调交叉式的学习,因此于阅读中需对综合性的探究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以使学生获以阅读能力、语言表达等语文要素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应以教材中单元主题为基础,对不同文体知识点予以串联,通过口语交际、主题理解以及写作表达等训练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丰富。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教师可以游记类小说阅读作为主题,使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经历和描写手法进行了解,并从中截取片段,由学生进行课本剧创作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对人物所处时代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资料查阅,甚至需要通读整部小说,以对人物性格命运、思想等予以研究,方可演绎好整个故事。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于主题阅读探究活动进行全面体验,通过思维整理、资料查询以及小组探讨交流等,串联所学内容、单元中关键知识以及课外资料,归纳凝聚为完整主题思维,体会游记魅力,并使学生知识梳理、实践运用等能力获得综合性提升。同时还可开展辩论会、演讲赛等,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形成良好读书氛围。
(三)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效果
        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更应如此,以使学生感受、理解所阅读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思想等。在开展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前积累,可围绕其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学习与积累。在课堂上,针对于教材中所出现不同表达方法,教师应给予适时引导,并进行总结提升,使学生将之内化为自己的阅读习惯,并坚持于课外阅读中应用。通过这样的模式,拓展学生视野,为其写作丰富素材,且情感更为细腻的情况下,书面文字的形成更为快捷高效。
        以《丁香结》为例,在教学时,可借鉴教材中对于丁香形状、颜色、香味等的描写,即赏花,随后引申至悟花,体会其独特魅力的同时,以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感悟生命有结需要保持胸怀的宽广和生活态度的豁达,达到由物咏情的效果。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丁香花图片予以展示,引导学生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相应描写,随后再行评价。同时指导学生,对于事物的描写不应仅局限于事物本身,还可将自身情感融入,授学生以方法,使之于实践中获得锻炼,提升其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主题阅读策略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具有较强效果,而且还可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对主题予以明确,并拓展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素材,同时借助趣味活动、读写结合等方式,以使学生可于主动探究中构建完整阅读思维逻辑,于阅读主题引导下进行更多语文知识的挖掘,促进其阅读效果与能力的提升,优化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慧丽.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现状和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 000(004):45-45.
[2]王丽华. 主题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J]. 速读(上旬), 2017, 000(004):146.
[3]蒋敏.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课外语文, 2019, 000(008):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