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茶蓝垌小学,广西钦州535016
【摘要】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它包含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他们一生的学习生涯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重视对阅读理解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做好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让小学生成为独立的文学作品阅读者,学会在阅读中整理与汲取信息。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师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之一。
一、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发的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是使小学生养成阅读能力的首要因素。在第一次进行阅读时, 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以课文导读为引导目标来进行自主阅读,并对阅读过程中核心的重点词汇语句进行标注,用醒目的标志标明自己还有疑问或不懂的部分,这样的预习方法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比如在学习《雪孩子》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设置这样的阅读问题:文中的人物都有谁?雪孩子是谁?雪孩子干了什么?后来去了哪里?用几个可以连接贯穿课文主旨线索的导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去预习阅读,与课本文章进行第一次互动,这种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同时,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看得懂的标记,如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或者不一样的着重符号去勾出重点字词语句,并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重点符号。这样的阅读预习方法,可以让小学生的课堂阅读学习目标更明确,阅读能力更容易得到提升。
二、做好语句练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做一些有效合理的语句练习。只有让小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才能进一步的理解段落与文章,能够更深入的体会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一篇好的文章是由词和句构成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之前,首先要强化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与作者表达出的情感。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并鼓励小学生去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
比如在阅读《棉花姑娘》时,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这篇文章的表达特色,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重复出现,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如第3、4自然段, 棉花姑娘的话采用相同的句式:“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是一句祈使句,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出请求的语气,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
燕子、 啄木鸟、青蛙的回答都运用了“..... 只....还是.....的句式”,要求学生在读懂长句子的基础上,感受燕子、啄木鸟、青蛙的“无能为力”。文章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在什么地方吃害虫的科学常识,把生活常识生动形象的融入在故事之中。随着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接触到的好词好句会越来越多,词句累积量也会逐渐增多,阅读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变得丰富,促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直观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部分。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积极设计形象的阅读环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活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设计的情节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身临其中的体验,从而与文章本身、与作者表达出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的互动。
比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实验来模仿乌鸦喝水的过程,利用实验,取出装着少许水的矿泉水瓶,让同学们观察在这种情况下乌鸦可以喝到水吗?取出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子中,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放小石子的,瓶中的水有什么变化?这样一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里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积极性。
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改变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
教师要教导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陌生的词汇要标注出来,遇到好的句子,可以用横线画出来,课后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上进行收藏,这样可以让每一次阅读都能够留下新的感悟与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查字典的好习惯。遇到生字或者生词,第一时间积极主动的查字典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拓展小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对生字生词的记忆力,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夯实的基础。最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树立对阅读的态度。阅读是累积语言和知识的过程,坚持每天阅读打卡,每天进步一点点,意识到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才能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快速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做好语句练习,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高效的阅读教学给小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也是积极实践的表现。响应新教育改革的标准,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优化阅读教学作为目标,才能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更高,就对以后的学习生涯更有利。
参考文献:
[1]豆小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山东青年, 2019, 000(003):24.
[2]伏学刚.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谈[J]. 读写算, 2019(32).
[3]王道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