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马梅花
[导读] 为学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新课标中强调的。

        马梅花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  810100
        摘要:为学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新课标中强调的。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也是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只有保障课程教学体系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进一步保障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原则下,应对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断优化,创新施教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生动和谐的有效课堂,这也是展示学生综合语文学习以及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从而为其高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学魅力,学习圣贤的高尚品格,品位诗词的语言美感。在以往教育教学之中,教师多以单纯的讲授为主,学生在单一教学环境之下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语文任课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多元化的方式为引导,实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任课教师应当发挥人性化教学思想引导,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活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搭建新颖、便利的网上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将语文课堂逐渐引入生活,指引学生感悟文学之美,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率,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依然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仍然采用对教材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需要对内容进行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语文教学方式使用不恰当
        随着近些年来的课程改革,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语文课堂完成了很大的突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课堂上他们通过各类课件、幻灯片、音频、视频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度。但是一些教师却并没有把握住多媒体应用的尺度,过于依赖多媒体。虽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变得更为深入,但是过于依赖却会导致语文课堂丧失专一性。整个课堂显得华而不实,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教学成果。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通过有效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则应尽可能开展生活化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心理上的共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核心素养。比如,在进行《给予是快乐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生活中,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主动在公交车、地铁中为老年人让座,为城市的清洁工打扫相关的卫生,能在节假日有组织地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正是通过生活的具体行为方可帮助到别人,让他们感受到快乐,从而能更好地认识到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收集与课本相关的教材或者读物,从其中找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近、在学生认知范围的插图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画面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能清晰明了的讲述出所看到的画面,教师再进一步扩大提问的范围。
        (二)人性化教学,秉承因材施教理念
        与以往纯粹以知识为主题的课堂相比,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人文情怀的关照会让语文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具有生活气息。对语文教学来讲,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知识,不仅仅是某道题目应该如何解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把对人文社会生活的关照引入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和了解语文学科并不是冰冷的知识点的堆砌,更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学生学习语文课的最终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获取高的分数,而是为了利用所学来指导生活,让人文化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生活目的。具体来讲,在语文课堂施行人性化教学不仅需要人文主题的引入,更重要的是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每个人因学习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语文教学的接受程度也有所差异,任课教师应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内容进行剖析,以此提升不同学情学生共同进步。以《伯牙鼓琴》一文教学为例,文章赞誉了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擅长的演奏,钟子期则能听出曲调之中的深层内涵,后因钟子期病故,伯牙悲恸,从此不再弹琴,世人也多用“知音”一词赞誉这样的友谊关系。作为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学情调查有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背诵,有学生则一知半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为学优生留下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能以课文为起点,搜寻关于友情的小故事,体会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谛,感悟其中的音乐魅力。
结束语
        现代小学教学的课堂中,已经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为了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性,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将课堂主动性交予学生,用更好的教学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营造质疑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更好地让他们变“被迫学”为“主动学”,开启智慧大门,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杜玉莲.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有效运用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
[2]李秀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
[3]孙秀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