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
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力元小学,贵州省 黔东南州 557805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言语组织与言语沟通能力,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最为基本的言语沟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低年段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阅读教学既能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学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尤其体现在低年级小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都是刚刚步入校园生活,年纪较小导致他们的认知与三观并不成熟,自身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也比较弱,语文教师此时可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分析课文、了解本课的中心思想,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传统教学以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要求,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很难让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往往只会让学生对阅读教学敬而远之,无法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小学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不是描写人物、就是描写物,这些略微抽象的内容与学生在现实生活接触的实物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就到导致了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主要依靠教师的分析与讲解,这样的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真实效果。为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全面性,将文章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展示,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小动画等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不断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学习人教版教材“画风”这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文章中赵小艺与她的两个好朋友找寻“画风”的办法,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画风,你们应该怎样做?”学生积极思考:“风是看不到的,是无法画出来的”此时教师不要急着反驳学生的话,而是运用多媒体播放柳枝被风吹过的画面,播放湖面被风吹出涟漪的画面等。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在文章人物出示自己画风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风”是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效表现出来的。此方式不仅完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还能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兴趣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现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比较强,教学中的一些新型教学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的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为此,在实际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日常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氛围中阅读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阅读积极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例如,学习人教版“日月潭”这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引领学生品味日月潭的美好景色,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喜爱、热爱之情。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这样的故事情境:“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的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突然有一天天空中的太阳突然消失了,到了晚上人们发现月亮也消失了,这对年轻的夫妻决定去找寻太阳与月亮,于是……最后他们战胜了恶龙……”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接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风景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在文章描写景色的段落处,配备相应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日月潭的美丽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逐渐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他们逐渐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课的中心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针对性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让小组成员在阅读交流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例如,学习人教版“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本课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心情,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本课提到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难忘,你们知道原因吗?”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文章,并在讨论中将中心点圈画出来,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此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低年段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故事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入手,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景娣. 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8):1-1.
[2] 马云青. 基于学情研究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J]. 现代教学, 2020, No.446No.447(Z1):93-94.
[3] 张春燕. 试论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阅读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J]. 学周刊, 2020, 422(02):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