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龚家坪镇云排岭学校
摘要: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在于其拥有深厚基底的文化灵魂。我国的民族之魂正包含了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教育标准随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做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的课堂奠定学生牢固的学习基础。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能够提升语文教师授课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受到经典与民族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一定比例,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民族文化中传承已久的文化瑰宝,古诗词以其深刻的意蕴、余味悠久的韵律和细腻丰富的情感,不断哺育着一代代人们的精神世界。然而,生涩的词句、单调的授课模式成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的拦路虎,语文教师只注重解释、不营造具体氛围和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视古诗词为枯燥乏味的文化符号。因此,分析与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很有必要。
一、巧妙利用联想想象,带动学生进入情境
古诗词的内容具有高度凝练性,意蕴深刻而复杂,小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古诗词的学习,需要教师适当引领。想象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步骤,利用联想和想象,学生可以自行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并迅速进入诗词描写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提升了古诗词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山行》时,教师在幻灯片上向学生展示风景图片,图片上有开阔的山林、火红的枫叶和天空中的白云。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并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学生可以想象出山路弯斜的模样和作者停车欣赏枫林晚景的情境,自然通透地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随后,教师再对学生理解的意思做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使其更符合正确的诗意。联想和想象是小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教师应当巧妙利用这一工具,带动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从根本上理解诗歌意思。
二、引导吟诵诗歌情感,深入体会诗歌意蕴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虽然注重对古诗的诵读,但其形式和目的却表现得机械化与功利化。小学生在僵硬重复的背诵中不能深入感知诗歌的情感,在解题时便不能理解诗歌背后表达的深刻意蕴。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吟诵古诗的感情,在解析诗句意思时融入充沛的情感,引导小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愫,从而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蕴,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率地理解诗歌的含义[1]。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时,教师要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引导者,先以平静的口吻叙述前两句诗,为学生展现出“荷尽”、“菊残”的萧瑟景象,随后教师提问:“作者真的认为这个季节是萧瑟的、不好的吗?”引导学生读诗歌后两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学生从“好景”、“最是”中体会出作者并无负面的态度,而是带着鼓励的心情说出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刻,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三、补充介绍背景资料,奠定古诗学习基础
古诗词创作的背景是理解诗意重要的一环,教师不可一味督促学生理解字词意思,而忽视对诗词背景的讲解。诗人在创作之时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当时所处境遇的触动,有感而发才写下抒发表达内心情绪的句子,因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诗词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先在学习前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示时间、地点的关键信息,接着补充说明“九月九日”指的是重阳佳节,作者在团聚的节日独自身处异乡,倍加思念在华山之东的兄弟。带着对写作背景的认知和对作者孤独心情的感触,学生被激发了同理心,学习古诗词时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提问进行自主探究,加深学习诗词印象
小学生缺乏基本的探究学习思维,在遇到问题时通常只会进行肤浅的思考,不能层层深入触碰到问题的本质。此时,教师的提问在古诗词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式的古诗词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反思精神,提升学生思维的活性和思考层次的深刻性。
例如,学习《元日》时,教师提出问题:“题目中的元日指的就是元旦吗?结合诗的内容思考,你认为元日在什么时候?”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学生从“爆竹”、“春风”等关键词得出元日指的是春节,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也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单纯指理解清楚某一句诗或某一个词的意思,更要求学生培养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正确含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结合多媒体创设出引人入胜的古诗词情境、耐心引导学生吟诵古诗词并体会其表达的感情、在导入环节介绍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并于课堂之上灵活安排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使流传千年的古诗词文化重新焕发出活力与光彩,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熠熠生辉的亮点。古诗词教学策略依旧需要随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与改变,教师仍需不断研究、开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素梅. 感受诗词魅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 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 2019, 000(002):67,66.
[2]陈素娟.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3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