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谢宏姗
[导读]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谢宏姗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00

        摘要: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本质就是培养语文的综合学习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每次语文考试中,学生的阅读板块失分最多。因此,语文教师在展开语文教学时,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并对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展开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引言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从开始学会识字的时候,阅读就开始了。阅读是丰富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视野、使学生增长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语文阅读可以帮助中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提高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无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人生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阅读教学策略:
一、拓展阅读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在目前阶段,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学生的发展。首先,在课堂上并未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整个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办法发挥主体作用,这就导致小学生在丧失了阅读兴趣,课堂阅读也变得不积极。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主动去引导学生能够有创意的进行朗读,去启发学生对课文产生不同的感悟见解,去鼓励学生大胆的展开想象,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可以用朗读的方式充分感悟汉字汉字语言的绝妙。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合理地去使用各种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比如:影视剧作品、广播电网、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店、历史博物馆、展览会、剧院等等
        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将相和》的时候,教师在让学生读过这篇课文后,不要急着开始讲解。教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大家分角色带有感情地去朗读。通过学生们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为什么蔺相如开始不服蔺相如,到后面又负荆请罪呢?”“为什么蔺相如要避着廉颇呢?”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回答,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么看待你的学习对手的?”通过这两个问题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这篇课文。在课堂的最后还可以就“你更喜欢蔺相如还是廉颇?”展开一个小小辩论会,使得学生们兴趣高涨,这节课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这样的阅读策略打破了传统教师填鸭式思维阅读方式,不仅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还使得学生充满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辩论会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乐趣和思考力,还锻炼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创新阅读方法,加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指把一个阅读目标当作核心,将相关的文本汇集到一起,促使学生一篇阅读变成了多篇阅读。教师需要精心挑选符合小学生认知和观念的文章,有目的地去指导小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去探究相关类型的问文体或话题,去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感受,这样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了碰撞,大家就会收获不同的见解。

群文阅读是小学阅读教育的一种创新式的阅读模式,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方法,更有效地提高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草原》的时候,可阻止学生开展以“美景”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去阅读描写美景的文章,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去感悟不同作者笔下的美景,不同的写作风格,还可以展开如何去写景的探究活动。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时,应当先鼓励学生去找一些同类文章自主阅读,然后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章是如何描写景色的?作者对这样的景色产生了怎么样的情感?”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同类型或者同作者的文章,可以使学生加强这一类文章的印象,并总结出其中的异同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丰富的阅读环境,使小学生提高群文阅读的能力,进而使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三、重视阅读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讲考纲上的内容,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忽视了阅读的原本意义。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的阅读数量不能得到保证,更别说质量了。阅读量的匮乏会对小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水平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偏低。在阅读中,“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最直观的对文字的感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不仅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帮助,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传递。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文章,用心去感悟文章中的不同情节,去形成独特的感悟,这对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都又讲解的作用。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长征》这一首描写红军艰难度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的诗,教师在分析诗句的时候,可以切入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来引导学生这篇诗词是不是围绕难写的?如果不是,那这首诗词的主题是什么?同学们反复朗读去感受这首诗词,挖掘它的主题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去剖析作者的情感,了解文章中作者字词的运用妙在哪里?用“寒”字写出了强渡金沙江的凶险,而“笑”也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整首诗的中心句,这一句中“难”和“闲”相对,既说明了长征路上的艰险,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险,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中作者将情感和沿途的艰险融为了一体,更好的表现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敬佩。因此,小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应该去引导学生首先去理解诗词的含义,使学生将自己融入诗中,去深切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汉语语言文字的美。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小学生对文字的阅读感悟,并且能准确对自身角色定位,为学生创造相应的阅读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进而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情感体会的能力,最大作用地提高小学生地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健.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思考[J].读写算,2020(30):77.
[2]拉毛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47.
[3]张明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路径[J].智力,2020(20):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