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葛春晖
[导读] 数学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
        葛春晖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
        摘要:数学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善于抓住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契机,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使幼儿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云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育   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在这里特别强调了“生活”对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根据幼儿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找寻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寓教育于生活或游戏当中。
        于是,作为一个面对孩子缤纷多彩的童年的幼儿园老师,开始慢慢反思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是否每天的课堂都是站在儿童的立场进行设计?是否自己真正蹲下身子走进了儿童的世界?学生又是否是在享受自己本应欢愉的童年?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满足了孩子对未知世界探究的欲望?又是否点燃了他们对知识世界探求的热情?在一个个反思与对自己的追问之中,我不禁汗涔涔了。
        成尚荣先生认为: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
        这篇小文,我撷取近期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小片断、小做法,来阐明这个话题探讨的价值性。
        一、寻找数字宝宝——数学发生在生活中
        数学是什么?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生活之中。面对一群对知识充满新奇的幼儿,我们千万不能让孩子们感到数学的困难,感到数学的无趣,而应让孩子对数学充满好奇,充满兴趣。要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来。
        数字宝宝无处不在。
        我在让孩子认识“数字”时,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
        首先,我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数字宝宝。孩子兴奋无比,他们在每一层的楼梯口找到了数字1层、2层、3层,在每一间教室的门牌上找到了1班、2班、3班、4班、5班、6班,在教室里找到了同学的学号1至36,在食堂里找到了1排、2排、3排等等。每找到一处,孩子们的眼睛就会闪亮一次,就会开心地欢呼一次。
        其次,我让孩子们回到家中,寻找数字宝宝。这一次,孩子们的发现就更多了。有的在电视遥控器上找到了数字,有的电话机上找到了数字,有的在冰箱上找到了数字,有的在空调显示屏了找到了数字,有的在电磁炉上找到了数字,有的在牛奶盒上找到了数字,有的在时钟上发现了数字……当第二天在班级交流的时候,孩子们热情高涨,骄傲无比。
        第三,利用周末,我让家长们带上孩子到街市去寻找数字。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孩子们的发现就多了。有的在红绿灯旁边看到了倒计时的数字,有的在某广场发现了分贝的数字,有的在电梯里发现了数字,有的在超市里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数字,有的在电影院发现了数字,还有的在公园里发现了数字……
        经过几轮的寻找,幼儿们发现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是有人们的地方,就有数字。

对于数字的敏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形成,同时,孩子们也深深明白了数字的重要性。
        二、学习排序——思维发生在游戏中
        儿童的内心世界总是涌动着挑战的情绪,他们总想从别人的挑战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康德早就认定:“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更是有无限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设计教学,可能一下刺激到学生的兴奋点。
        比如,玩游戏:给家里的人按年龄大小排个序,让孩子感知数字有大小,学会初步比较数的大小。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家人先打乱顺序排成一列,然后,孩子根据年龄大小重新排序,反复练习几次。
        再比如,给小动物取名排序。鸭妈妈生了九只鸭,可以是鸭妈妈分不清它们谁大谁小,怎么办?让孩子给鸭宝宝取名,如:大宝儿、二宝儿、三宝儿……,让孩子在游戏中明白,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能者为师”——可能性发生在信任中
        “好为人师”是幼儿的心理特点。童心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着可能性,可能性隐藏在童心中,寻找可能性首先要呵护童心。我们可以这么说: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当然也应是教育的密码。
        渗透性的数学活动,是指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它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十分丰富、灵活。所以,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化身为老师,给同伴出题,训练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小朋友拍皮球时,就可以让幼儿练习出题:
        小明拍了8个球,小红拍了5个球,小明比小红多拍了几个球?
        再比如,在玩积木时,就可以让幼儿练习出题:
        我有5个积木,小华有3个积木,我们加在一起有多少个?
        再如:中午吃水果时,又可以让幼儿这样出题:
        盘子里有6个桔子,被小朋友吃掉了3个,还有几个呢?
        像这样,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提供探索的机会,问题从幼儿中来,思考又到幼儿中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相信儿童的无限可能性。
        数学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现代的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要善于抓住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契机,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既关注教学内容,又关注教学形式,使幼儿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云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之下,幼儿的成长才是欢愉而有质地的,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指导
2.《数学教育论》张奠宙 李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幼儿数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   方柏爱    《福建幼儿教育》 2005
4.《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漳州教育信息网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