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丰富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杜金物
[导读] 随着绘本阅读近年来渐趋升温,绘本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孩子所喜爱。
        杜金物
        靖西市第二幼儿园 533899
        摘要:随着绘本阅读近年来渐趋升温,绘本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孩子所喜爱。它以其精美的画面、构图、色彩、想象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把孩子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如何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有效再现和表达蕴含在绘本中的艺术教育价值,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让孩子爱上绘本。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让绘本丰富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绘本;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艺术领域有以下教育建议:“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1]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时,应尽可能地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给予幼儿更多欣赏、感受的机会。绘本作为幼儿最喜爱的读物之一,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绘画技巧和美育资源。把绘本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绘画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又能提高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基于发挥绘本优势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这一课题,文章探讨绘本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绘本在丰富美术活动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幼儿审美与认知力
        绘本以图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构成,加上明亮的色彩以及线条简单明朗的动漫形象,大多数绘本都以动物作为主人公来讲述故事,这能够让幼儿觉得亲切没有隔阂,还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认知力。通过绘本的学习能快速提高幼儿的全面素养,基础的漫画形象能够加深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力,就像经典漫画形象“米菲”,就是一只线条简单的兔子,幼儿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和模仿其中的漫画形象,这也能在无形之中加深幼儿的动手绘画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幼儿在基础的理解与认知过程中,掌握审美能力,挖掘幼儿兴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激发幼儿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应以快乐为教育目的进行教学。教师在幼儿活动要极力开展美术绘画,幼儿可以在画画中获取知识,可以在画画中获得乐趣,可以在画画中获得生活经验。而且美术绘画既动手又动脑,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全面发展,又开拓了大脑发育能力,全面地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美术教学,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儿去学习,汲取课本教学知识与众不同的优点,为幼儿眼中的世界增添了一分色彩,并使幼儿在绘画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力还处于萌芽的状态,绘本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遵守幼儿懵懂的认知力和想象力,绘本一切以孩子的视角去展开故事情节走向,符合幼儿的价值观,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来说,绘本就像一个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好朋友,让幼儿觉得温暖和亲切,绘本有着神奇的与幼儿对话的能力,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跟着人物情节去思考,并且对于绘本中的场景能够身临其境,让幼儿不断的去探索绘本中神奇的世界,给幼儿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一次美妙的体验。
二、绘本丰富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的策略
        (一)巧用绘本进行活动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绘画活动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选择有效的方式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绘本具有较强的视觉性、故事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4]。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小故事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绘本的图片巧妙地添加在课件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畅想,从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如,在“小红点创想曲”绘画主题活动中,教师运用绘本《红气球不见了》开展活动导入。

该绘本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及语言描绘了小老鼠阿布在黑夜里寻找红气球的故事。在寻找红气球的期间,阿布遇到了很多红色的事物。教师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黑夜中,小老鼠将遇到很多小红点,这些小红点会是什么事物。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撕纸添画的方法,把撕出的红纸片变成黑夜中独特的小红点。
        (二)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拓宽幼儿视野
        单一的学习内容会使幼儿感觉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要使幼儿在学习不同的内容中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美术绘画天分。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美术的情感向导,应该在美术绘画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书中的图画再美也不及亲身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好,定期开展绘画比赛、组织幼儿进行一年一度的春游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为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开端。
        (三)利用绘本的“形”,提高孩子造型的能力
        美术活动通过想象、创造,才能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以往美术教学中孩子大多是模仿,按部就班,先技能再创造。表面上孩子似乎形象造型表现得不错,但这样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只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而不是具有真正创新造型的表现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指出,幼儿绘画时,应该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该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绘画材料、创作工具或物品来支持幼儿自主绘画创作。绘本中有趣的图像、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可爱清新的人物形象、夸张的线条、奇怪的符号、多元的创作风格等等元素个个充满活力,可以让孩子们以全方位的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舞台。
        (四)运用实际的教学设备
        学校要丰富本校区内部的多功能电子设备,以更好的进行美术创意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背后深层价值,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作品,用PPT向幼儿讲述绘本,在PPT的制作中教师也要充分备课,学习一些PPT的制作技巧,带给幼儿更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和分析。教师在用PPT展示绘本之后,可以引导幼儿发挥自己想象描绘自己脑海中联想的画面,这样极大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与手脑协同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PPT截取一些优秀的绘本作品向幼儿分享。总之,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能够使每个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更大程度上发挥绘本的作用,丰富美术课堂的创意活动。
        (五)剖析绘本,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
        风格迥异的美术表现形式能给幼儿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不同的绘本中蕴含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水彩画、拓印画、油画、撕贴画、版画、水墨画、彩铅画、综合材料绘画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赋予了绘本丰富且宝贵的美术教学资源,让绘本更具魅力。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精美的画面、丰富的色彩、鲜明的形象以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欣赏、探索,让幼儿充分感知、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在感受和表现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绘画技巧并运用于美术创作,从而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
结束语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和教育的第一站,这里的孩子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绘本教育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创意思考能力,带孩子走进了情感的大门,去感受绘本故事中传达出的亲情、友情,成为幼儿成长中最好的玩伴。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9):172-173.
[2]杨婷.浅谈绘本阅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20(24):164.
[3]王冰倩.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16):104-105.
[4]胡亚琼.基于绘本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策略探讨[J].才智,2020(16):138.
[5]郭佳瑶.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