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亚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中心幼儿园 311221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对照《指南》,本着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有趣的探索管道科学知识的基地,本课题从幼儿管道经验和兴趣中设计的管道主题活动,并以该主题为中心予以分化、放大,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管道知识、经验开展的微型系列管道项目探究活动。引导各年龄段的幼儿不同形式、方法探索,创设好玩、乐玩、会玩的管道游戏地,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关键词】管道基地 微项目 探究能力
一、研究缘起
自2012年以来,本园一直以科学领域为突破口,开启“玩中学”科学探索特色教育活动。结合本园科学特色规划课题的研究背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游戏让孩子接触了关于管道的科学知识和小实验。同时在园所特定位置形成了一个管道坊,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符期望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地游戏“循规”而“墨守”,探究难深挖。
本课题实施前,幼儿园有设定管道基地,里面投放了一些材料,但是材料较为单一,同时投放时间较长,有特定的规则,没有分段设定目标,基地游戏较为常规,以水、管、沙三者结合的沙水游戏为主,没有凸显管道游戏的探究价值。
2.材料投放“单一”而“杂多”,能力难提升。
管道坊一开始的难点在于三接口、两接口、直管、弯管等对管子的探索,但是在探索过程中,拧接口成为了单一探索,同时由于管子的杂多让孩子们将重点放在了拼搭上,没有突破性的创新游戏及材料,导致幼儿对管道探索停滞不前。
3.教师指导“大教”而“无痕”,价值难体现。
本课题前,笔者特意观察了教师们对管道游戏的引导,对于管道游戏,教师对如何搭建,进行了大教特教,但是最后留给幼儿的只是一幅幅搭建作品,没有真正发挥管道探索的意义,后续创新也不够,逐渐的幼儿对管道游戏“寡淡”。同时,管道游戏过程中没有后续痕迹,导致探索价值难跟进、体现。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开发一系列管道微项目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管道坊设置以基地为散射点,以一个管道基地散射多个点,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层次的微项目游戏丰富幼儿的管道探索经验,以微小主题项目,分化管道游戏放大精准探索点,以此提升管道基地的实践探索率,提高幼儿对管道游戏的探索兴趣,发展探索能力。
二、概念界定
管道基地:管道基地就是进行管道游戏的场地,同时以一个基地为散射点,散射出一系列的管道材料和管道小游戏,通过基地散射多个管道游戏分支点,放大基地效能,使幼儿更好的探索有关管道的科学知识。
微项目:它从幼儿管道经验和兴趣中设计的管道主题活动,并以该主题为中心予以分化、放大,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管道知识、经验开展的微型系列管道项目探究活动。
三、实施策略
(一)三前奏:聚焦基地真问题,检核资源再创造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能凌驾于幼儿之上,而应蹲下身靠与幼儿侧,一起发现一起探索,共同呈现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使教育教而无痕。由此,通过分析幼儿园小、中、大班管道基地游戏,对现有材料进行了思考,从而聚焦到一些问题,从中形成策略再推进。
1.材料细看再梳理——微项目形成作引生
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重要依托,是幼儿获得相关游戏经验、发展能力的物质基础。基地中管道材料单一,通过材料一览表对原有材料进行思考并聚焦新分类。从中为微项目的生成作铺垫。主要从新材料补充、游戏架构设想、游戏作用动态分析上进行了考量,以下是管道坊到管道基地材料增设一览表。如下图:
2.经验检索再预设——微项目发散作衔接
通过视频、观察记录表、教研活动对小中大班三段管道游戏现状进行了解到,发现
幼儿对管子外形有了解,能拼搭出简单的造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结合沙子,进行管道运水游戏;在教师准备的材料上进行组合,完成简单的有关管子的小实验。检索经验后,在管道基地中中创生管道搭建微项目、管道实验微项目,保留原有同时生成创新一些结合管子的小实验项目。
3.知识跟进再拓展——微项目生成作推进
在管道游戏中,微了让幼儿和教师能更好掌握管道探索的经验,我们从大教研走向微教研,通过走出去到知识带进来中丰富幼儿教师关于管道方面的科学知识,捕捉教育契机。如:组织教师外出参观管道特色游戏的幼儿园、听取优秀管道游戏、阅读管道类游戏书籍、请水管师傅作管道介绍、到学龄公园观察污水管等等的跟进支架,丰富幼儿和教师管道知识,拓宽对管道游戏的思考路径。
(二)三推进:设计基地微项目,打造游戏新建构
《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故而在依托幼儿实际生活、课程、园所特色中创设资源,从内容、支架等方面创新管道游戏,丰富幼儿探究行为。
1.深挖资源——体系式管道微项目规整。
管道游戏不是单一的建构游戏,它可以是多样性的组合规整,由此,结合幼儿生活中的发现,立足我园有关游戏的研究,同时衔接《完整儿童》课程,从中梳理有关知识经验、内化拓展新知,让管道游戏在生活中“接”入发现,在课程中“借”入生发,在园所特色游戏中“介”入拓展。
(1)生活体系管道微项目“接”入。生活中有很多管子,马桶需要水管、洗澡需要水管、喝牛奶也要管子。在生活中存在多种管子,就看幼儿怎么去关注。管子的形状、大小、作用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
(2)课程体系管道微项目“借”入。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完整儿童课程,在课程中有一些主题是可以融合管子游戏的,在课程实施前,我们结合此类活动,有效拓展管子游戏,基于课程之上又给予孩子新的知识建构。
在主题后,孩子们好奇连接地面的出口和洞口,原来有出口和洞口才可以让管道工人进入管道进行维修,在好奇后,一个大胆的发现就生成了。淏淏将一颗珠子滚进了管子里说:“怎样才能让出来呢?”可可说:“这也太简单了吧,倒一倒就出来了。”淏淏说:“不是一根管子,很多根管子在一起,珠子怎么出来?”于是有了管中探珠的探索。
管子游戏经常在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知识点要不要深入这些问题作为教师该不该考虑,其实在他们的对话中,我想到了科学室潜望镜的原理,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踌躇”是不是该将知识灌输给孩子。其实,再深思我觉得这不是灌输,是孩子在探寻过程中教师所给与的支架,如果任其“管子里有什么”这一问题在此刻“停滞”,不如给他们指一条路,一条可以通往新知识和经验的路,一路“向前”才能顺应发展,拓展新知。
在深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让管道游戏不“单打独斗”,管道基地的游戏也可以是生活、课程、特色三者交织的,只有在多面的发展中,管道游戏才会越来越多变、多样,从而让孩子越来越爱管道游戏,也从中使管道游戏在三个体系下规整的越来越完善。
2.创设支架——板块式项目形成
在管道游戏持续的探索中,除了使管道游戏与生活、课程、特色有机融合,如何提升管道基地游戏本身的持续探索性,让幼儿有源源不断的兴趣,我们从原有杂乱的管道游戏中预设,生成了主题、情景、留白三个板块式项目,让管道内容有拓宽、有梯进、有留白。
(1)主题板块微项目——定个“点”来多探索。
在幼儿游戏、生活中生成引导的主题项目。通过一个点来让幼儿多次探索,同时师幼在实施过程中一起商定、游戏从而延伸系列活动。
(2)情景板块微项目——搭个“景”来多互动。
创设情景板或情景角色游戏,不固化管道游戏,修整前期的一些游戏如管道滚珠游戏创设球儿探险情景,使之更符合幼儿年龄需求。创设新的情景使之灵动,更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想玩、乐玩。
(3)留白板块微项目——留个“面”来多思考。
随着幼儿对管子游戏经验的增加,幼儿创造性、合作性的发展机会也随之增多,教师要敏锐的捕捉幼儿的发现,在留白中有梯进的引导,把幼儿的行为引向有意主题,深化项目价值。
3.优化内容——跟进式导引深化
管道微项目推动过程中,以三个支架跟进内容,从教学中的问题导引到大带小中的示范导引最后到联动式中的持续导引,使微项目内容更扎实,幼儿探索更全面。
(三)实施基地新体系,完善项目再发展
与幼儿设计新微项目游戏后,该如何有效运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探索方法、积淀有效经验真正的体验到管道游戏的奥秘,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运作完善。
1.运作设置建立——实现开放探究
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们从时间、年龄、空间上充分考虑,凸显开放性原则,在开放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机制让项目合理运作起来。
(1)时间上:一周一体验为主,一月一体验多样。
(2)年龄上:同龄同伴居主,混龄同伴体验。
(3)空间上:基地流通为主,区域家庭衔接。
在空间上我们通过三方互动,让管道游戏逐步渗透,使幼儿对管道探索游戏有新发现、新创造。以下是三个场域游戏视频的小小呈现。
2.运作方法探寻——突破探究难点
运作机制建立的基础上,为了对幼儿的管道探究有突破,利用记录、梯度式学习的方法突破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
(1)单本册运用,记录中寻突破。
(2)梯度式学习,探究中寻突破。
四、研究成效
1.幼儿的管道操作科学性。
在整个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幼儿对管道科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教师的管道认知更透彻。
教师在幼儿管道游戏的实验中起着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所以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较好的指导幼儿。
3.园本的科学特色更加凸显。
园本文化是幼儿园生存的基础,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效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管道基地中微项目的生成与运作更加紧密联合了我园的科学特色,更加凸显了园文化的科学气息。
五、后续思考
管道微项目的生成,使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活动更加丰富了,他们在这里能够探究到很多关于管子的科学知识。虽然幼儿在管道微项目中能尽情、尽兴的探索科学,但在试验准备、指导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会在今后不断改进。
六、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年10月第一版
[3] 张俊.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杨梅.幼儿园区域创设及活动开展实践方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肖菊红.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