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盈霜
江苏省宝应中学 225800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以高中物理为研究对象,从如何更好地选择和体现曲线运动的内容入手,对国内高中物理课程中曲线运动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在案例教学中探寻其难点,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实践;研究与分析
1引 言
物理教师需要在核心思想的依托下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并贯穿在整个物理演示实验过程之中,促使高中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与此同时,物理教师需要积极地将物理教学的观念转变,不断地探究新型且先进的教学模式,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引入其中,促使高中生能够对物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并且主动地对物理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促进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发展和高中生的综合进步。
2教学实践——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本节介绍求解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即运动合成与分解。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可以把复杂运动看作几个简单运动的组合。分离运动的性质和轨迹可以通过研究分离运动而得到。研究简单直线的运动规律,可进一步探索曲线运动规律。这种方法不仅在力学方面,而且在电磁学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矢量综合的一般规律,强化矢量运算的可逆原理及等价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合运动与分运动;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台运动可以使直线运动,也可以使曲线运动[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案例中,知道什么是结合运动和分裂运动,理解它们的同时性和独立性;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理解运动遵循的低幅四边形法则;能够通过绘制和计算来解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和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维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动作可以与多个不同动作产生相同的效果,并采用等价的替代方法:我们应该知道动作的独立性,并学会研究如何简化复杂性;掌握用平行四边形规则处理简单矢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勇于表达的习惯和用科学语占严谨表达的能力。
2.1 教学过程
在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加工模式、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分类模式解决新知识的理解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就是新知识恰当地进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如何表达和保存原始知识结构的适当部分有不同的观点。具体教学如下:
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图式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原有图式不断重构的过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打开课件,切换到图1,点击图中 甲, 乙, 丙按钮,显示三种试管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倒转; 乙表示蜡在恒定速度下上升; 丙表示蜡在恒定速度下上升,而管则向右移动(右击移动表面,选择“放大”以获得更多细节)。
.png)
图1 播放课件
继而提问: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红蜡块可看成是同时参与哪两个运动?在这个实例中,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动而思考答所给问题,给出结论:
1) 在实例中,蜡块沿玻璃管运动和它随玻璃管向右的运动都叫做分运动;蜡块相对于黑板向右上方的运动叫做合运动[2]。
2)合运动分运动的关系如下:
同时性: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独立性:各分运动间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独立进行.
等效替代性:合运动是由分运动共同产生的总运动效果,可以互相替代。
总结后切换至课堂训练,如下:
.png)
图3 课堂小结
让学生填空回忆以上内容。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红蜡块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过程,从而引出实验课题进行探索;再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最后探讨知识的应用。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今后的自主学习。
2.2 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物理图景,进行物理综合思考。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受到限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他们常常形成理解某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自觉地具有看待问题的原创性思维模式,缺乏深入分析和思考的思维品质,从而对高中物理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形成学习困难。
新课标对物理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找出适合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任务,积极评价他们的学习进展,让他们有成功的学习经验,树立信心,学好物理。其次,要提高学习者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习者能主动地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视和在认知结构中对知识的兴奋程度。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抽象概念或规律进行直观表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有意识地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物理生活化,趣味化。注重物理文化的导入,体现物理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同时强调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3]。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努力、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成绩等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克服影响物理学习的不良心理,不仅要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还要让学习者觉得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取得进步,形成正确归因。
3结 论: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必须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优化物理教学方案,并与其他物理教师进行认真、细致地沟通和交流,从而促使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与此同时,物理教师需要在如何更好地进行演示实验和引导高中生深入思考,以及提升高中生创新能力层面上不断探究,从而完善自身的物理教学,培养出拥有更高物理素质和物理技能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张立彬.高中物理研讨式教学实践分析——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10):58-59.
[2]黄森榕.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内容的比较及教学实践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5):85+87.
[3]陈振梅.高中物理研讨式教学实践研究——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