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词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镇学区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念、个人情感与态度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近些年,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创新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极其重要的能力。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小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如何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是现阶段小学教育者需要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重要性;有效策略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快熟发展,越来越多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逐渐深入到了现如今的教育体系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学习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小学数学教育者需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此顺利解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模式陈旧等一系列数学问题,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为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数学课程的特点也使其成为了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1] 。在新课改政策日益深化的教育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及时改变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加强实践操作,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样才能够构建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高效数学课堂。另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各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人才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促进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在现如今大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大部分教师都过于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加上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这就使得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较为薄弱,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2]。另外,由于部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热情和兴趣不高,没有正确认识到创新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让教师无法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在现如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在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讲解和习题练习,最终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导致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高,效果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有效提升。
3基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3.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的个性特点,相比于在课堂上一本正经的坐在课桌上听教师讲课,他们更愿意动起来。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之后再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想,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猜想,得出最终结论。例如在学习“加法”和“乘法”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乒乓球”的实践操作活动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数乒乓球的数量,让学生通过动手验证学习加法和乘法的相关知识内容。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准备4组乒乓球,每组均有3个乒乓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出加法公式的方式计算出乒乓球的总数。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加法公式:3+3+3+3=12,通过加法计算出乒乓球数量为12个。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尝试通过乘法公式计算乒乓球的数量,即4×3=12。在列出加法和乘法公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的区别。在学生对乘法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想关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假如老师有54组乒乓球,每组乒乓球数量均为3个,那么老师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在猜想和计算中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乘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3.2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融合,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
任何一门学科的设立和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学以致用学习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将新知与学生熟知的生活案例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熟知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顺利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做到触类旁通[4]。对于生活实例的选择,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学生喜闻悦见的生活实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与“统计”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调查和统计本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并且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统计图。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在调查统计过后,学生得出统计结果:本班喜欢打篮球的学生最多,有30人,喜欢跑步的学生最少,只有5人。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能够依靠自己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3.3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优化练习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高度尊重,在学生的学习探索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给予适时且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可见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崭新且先进的教学思想。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合作技巧,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5],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想像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想像能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像是创造和创新的前提,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和创新的一个心理过程。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要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让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练习题之外,还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良好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考,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猜想和积极的交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才能够充分和准确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宗旨,充分领悟到新教材编排者的最终意图,从而将新课改教育理念有效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贯彻“以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位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凤.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381.
[2] 蔡秋萍.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4):P.1-1.
[3] 郑智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0(1):119-120.
[4] 韩倩. 积极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活动课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4).
[5] 吴永娜.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3):0059-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