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524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组织开展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获得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综合数学能力得到提高,为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核心词:学为中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同时也成为了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将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谈谈如何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建成,具体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是新课改以来所有教师都在追寻的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主体地位的变化,之前是以教师为主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这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追求学为中心目标时,也在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获取基础数学知识时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冲动,进而实现低耗时、高效益的快乐教学目标。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鉴于在学位中心理念下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重大,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新理念,并结合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高效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通常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一般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在新课程改革中重点突出了学为中心,希望教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和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打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和提升的高效课堂。在教学观念转变后,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并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并分析问题,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为中心”。例如 北师大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三角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是180°,量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计算三内角的度数和接近180°,从而猜测: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究材料(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验证,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保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随之升高,因此,教师可以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入手,促进学生身心放松的同时,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也可以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并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先以两个小朋友去超市购买月饼的例子,促使学生主动说出“4个月饼平均分两份后是每人两个。”“两个月饼平均分后是每人一个。”“一个月饼平均分后是每人一半。
”进而由“一半”引出“1/2”,为讲解“分数”“分子”“分母”“分数线”等奠定基础。当学生逐步掌握了分数“1/2”后,教师重新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1/2”。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部分学生说出:“可以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获得1/2苹果。”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一张纸从中间对折后,每一半占整张纸的1/2。”紧接着,教师又在黑板上写下“1/3”,引导学生自主说出:“每份月饼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促使学生逐步将分数知识进行拓展,并且能够自主列举出“1/4”“1/5”等分数。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很高,掌握分数概念的效率也很高,并且能够自主说出分数表示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夯实基础。
(三)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难以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效率的发展与提升,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新课改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学生尝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实现的基础上,学习方式也得以改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增强,学习效率和能力也随之提升。
1. 情境化教学
生动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其中,因此,当情境教学法提出后便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教学开展课堂活动,以此实现学为中心的目标,并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进而为其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2. 游戏化教学
众所周知,游戏能够带给人快乐,也能够促使人们一直保持参与热情。所以,新课改下,教师经常采用游戏法开展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联系到一起,鼓励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点。在游戏环境中,数学知识不再枯燥,学生的中心地位也能够得以凸显,进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领下,快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以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选择学生经常玩的“找朋友”游戏活动为基础,对其进行加工,改变成数学找朋友游戏。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开始前准备一张0~9的数字卡片,并把10人分成一组,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卡片。之后,学生进行自由站位,在开始之后教师发布任务,如:下面请相加是15的小朋友站到一起,这时学生会计算自己和谁相加可以形成12,计算之后找到对应的小伙伴站到一起,而对于算错的学生则会被淘汰。如此一来,教师反复重复这一过程,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一次活动之后再结束游戏。
3. 多媒体教学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是枯燥的,其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不大。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后,数学知识点由抽象变得形象、乏味变得有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随之升高,因此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通过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淡化教学重难点,进而实现高效数学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意义与重要性,还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对策开展数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为中心目标实现的同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数学核心素养也都随之升高。
参考文献:
[1]方晓明.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9(12):56.
[2]韩子学,韩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