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武惠
[导读] 研究表明,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幼儿理解美术专业知识,
        武惠  
        苏州工业园区天虹都市花园幼儿园,215000
        摘要:研究表明,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幼儿理解美术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其美术素养。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对美的思维能力。在本文中,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希望为构建生活化美术教学课堂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以幼儿的学习需求、审美感知为基础开展生活化的美术学前教育,能够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优势,对于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艺术创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幼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扩充教学内容,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提高幼儿的美术成绩,从而培养其良好的美术综合素养。
        一、营造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
        在生活中营造美术教学氛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美术学习体验,对于激发其美术学习兴趣、启发其审美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幼师应从实际教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出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一方面,根据儿童的审美兴趣布置教学环境[1]。美化教室内的班级墙,使用色彩亮丽的卡纸布置班级墙的背景颜色,并根据儿童的喜好创设“智慧树”、“许愿树”等装饰。加大装饰走廊等公共环境的力度。通过绘制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为公共教学环境赋予美术气息,使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处处感受到美。另一方面,在美术课堂导入阶段,幼师借助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儿童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让儿童们感受到生活之美,升华儿童对美术学习的情感,从而培养其对美术的热爱。
        二、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
        一方面,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应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生活体验,学龄前幼儿具备了基础的美术学习基础,有着独特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追求。在实际教学中,幼师应遵从儿童的审美要求,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突出其美术学习的主体性。比如,根据儿童的喜好,引导其观察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通过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提高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主动对画作进行鉴赏和创作。另一方面,幼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学习优势,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学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绘画、泥塑、折纸、剪纸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师应顺应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生活教学内容[2]。

针对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儿童,幼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并演绎剪纸的基本操作,培养其专业剪纸技能。针对一些美术感知能力强的儿童,幼师引导其欣赏生活中的美术内容,如幼儿园的布置、零食包装袋的艺术设计等等,培养其专业的鉴赏技能。
        三、使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素材
        生活中有丰富的美术教学素材,将其应用到学前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扩展幼儿的审美视野。将树叶、花、果实、贝壳、鸡蛋等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对其进行美术加工。比如,围绕着“鸡蛋”这一素材进行主题教学,由幼师展示“鸡蛋”的多种美术用途。使用彩色马克笔在鸡蛋壳上绘制多样的图案,并将其立在桌面上,就创设出了简单的桌上摆件。敲碎鸡蛋壳,将大小不一的蛋壳黏贴在画作上,并使用油画棒上色,绘制而成简单的创意画。此外,幼师还可二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品,比如纸壳箱、易拉罐、塑料瓶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儿童对废弃品进行二次创作。将班内的幼儿进行分组,使其根据组内成员的意愿对废纸箱、易拉罐进行变形、重组、绘画。充分尊重幼儿的课堂学习主体性,使其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够为幼儿树立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还能够增强其美术创作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要将生活化美术教学贯彻到底,幼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生活教育活动。在课上,幼师组织主题教学活动,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绘画小天才”等等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天马行空的创造才能,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3]。在课外,幼师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如野外郊游、踏青、参观超市等等。在实践中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美。通过实际观察、亲身体验,增强幼儿的审美情感,使其能够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并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深化幼儿对绘画、雕刻、泥塑等艺术创作的感知,从而提高其审美追求,为日后的专业美术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师应积极学习“生活即教育”这一教学观念,并将其贯彻于学前教育中,实现对教学的改革。通过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添加多样化的生活美术教学元素,充分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其审美感知。同时,幼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合力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云昕.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实践与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27):131-132.
[2]徐海霞.小班幼儿在生活与游戏情境中学习线描画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159.
[3]徐蔚.面向儿童生活:幼儿美术教育的转变与应然追求[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0(09):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