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怀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作业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途径,特别是数学,更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作业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初中生的学习时间逐渐紧张起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多体谅学生,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通过课后作业能够体现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要采取强制的措施,造成学生的反感,数学教师要能够调控数学作业的量,要能够弹性的让学生去选择性的完成作业。
关键词:初中 数学 作业设计 实施策略
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要通过习题让学生加强练习,学生单靠课堂上听课,参与活动,不能够完全掌握知识,需要通过独立做题才能够更好的对数学概念和定理进行消化和理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作业布置环节,巧妙的作业布置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认知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业是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方式,并不是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更不是让学生多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数学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关注基础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于优秀生的能力提高,通过拔高题让优秀生能够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刚刚教完一个知识点后,学生需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反思,因此,在这时布置的作业不能够太难,更不能够布置太多的作业内容,要以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数量为准。
(二)目的性原则
作业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目标的达成,作业就是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甚至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了解的更加透彻,达到灵活性的处理各种习题的作用。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需要得到锻炼,锻炼的途径就是依靠学生独立做题完成作业。
(三)适量性原则
数学题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审题、思考、计算,每道题都需要认真仔细的完成,为了保障学生的正确率,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巩固和预习,教师一定要注意作业的数量,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途径,但是作业如果太多,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的作业时间带来紧迫感,不但起不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正确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利。
二、提高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围绕教学内容,关注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基石,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基础内容的掌握不足。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困难并不是因为他们思维不够,或者理解不透,而是对于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方法掌握不足。在当前的中考中,90%以上的题目都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简单考查,大多数学校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达不到卷面分数的一半,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数学教师要改变现状,就要从基础知识抓起,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能够多做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学生的专注力也是需要不断加强的一个方面。
(二)关注优秀学生,强调引领示范
每个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有层次性,学生的学习进度总是不齐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并且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智力开发,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多做一些有难度的习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优秀生是班上众多学生的学习榜样,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优秀生的成长,让优秀生的带头作用能够促进中等生的学习。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在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一定要关注和表扬优秀的学生,优秀的解题方式,重点关注和表扬优秀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和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在分层作业中,要突出优秀学生解决难题目的能力并在教学作业检查中予以肯定和表扬,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比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教师根据这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基础知识巩固题、数学能力提升题、和优秀学生挑战题。对于完成优秀学生挑战题目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我们知道较难的数学题往往需要综合大量的数学知识去完成。因此一道数学题就可以完成对大量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一道高水平的数学题目,既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数学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三) 分层作业设计,关注全体学生提升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主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并不是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部分作业来做,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容易造成学生懒惰,以各种理由减少作业量,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反而滋长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其中一种去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以任何理由减少作业量甚至不学习,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学习主动性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督促和要求必不可少。教师既不能让学生做完所有的作业,过多的作业量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也不可过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部分题目去做,导致学生在作业选择和作业完成上钻空子。
总起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作业布置的质量,优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思维上的突破,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通过作业起到举一反三的类比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翔.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1):72.
[2]杨丽.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对策探究[J].新课程(中),2017(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