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孙敬月,窦文华
[导读] 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也由此开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孙敬月,窦文华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街道第一中心校第四小学 273300
        摘要: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也由此开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之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数感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与意义,所以教师们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还逐步将数感的培养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数感,以此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教学策略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和深化,核心素养教育观念逐步成为指引教师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小学阶段的教育较为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们非常重视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的基本学科之一,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意义重大。数感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意义深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感的培养,促使学生数感提升的基础上数学学习效率也逐步升高。
        一、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
        数感一词提出后,很多人将其理解为对于数的感受或者感觉,除此以外,数感也是一种心智方面的技能。核心素养将数感作为众多核心素养之首,由此可见数感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既能够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数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的方式展开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提升数感。
        例如,学生在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厘米和米两个单位,并鼓励学生动手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待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逐步将毫米和分米两个单位讲解清楚,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到两个新长度单位学习的真正意义。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将测量出来的数学课本的长与宽分别用分米和毫米两个单位书写下来,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认识到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其高效地掌握毫米和分米夯实基础。最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测量,以此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也促使其在测量过程中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一些问题,而学习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够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引出一些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提升数感。
        例如,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一)”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上课时先创设出关于学校教师调查是发现本校学生有牙病学生所占的比例为20%,同时将学校的总人数为750人这一条件告知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学生对于百分数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所以很多学生尝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后快速解答了问题。随后,教师将这一问题进行了延伸,促使学生运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没有患牙病的人数。问题一提出,学生会对问题以及题干上的数字进行分析,在梳理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后快速列式解答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数感也进一步升华。
        三、在实践探索中提升数感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抽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够综合性质的活动形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点,因此常常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探索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魅力,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和提升数感,为其后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与实践等夯实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很多激趣的方式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圆的周长知识点,教师设计了一场测量操场周长的实践活动。由于操场是由曲线和直线构成的,所以学生提出的方法很多,有的人能够快速转化为圆周长的问题,进而快速得出答案。随后,教师又将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升级,鼓励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测量出不同跑道的周长。经过实践与探究,学生们不但达到了巩固数学知识的目标,数感也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逐步提升。
        一言以蔽之,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认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活动、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探索活动等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数感逐步升高,并促使学生运用数感引领数学学习效率快速升高。
        参考文献:
        [1]陈凤敏.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 新课程, 2019, 000(001):183-183.
        [2]严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措施[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1):83-84.
        [3]章替. 让学生有"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20, 000(003):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