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利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沙海镇小学 122400
摘要:深度学习具体指针对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非主动、片面、肤浅、机械性较强等情况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模式。深度学习并非人为提升教学目标,也并非故意增加教学内容,而是让学生提高参与度,深刻建构,加强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化数学学习,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及核心素养理念提出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在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才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树立深度学习的教学意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对以往小学数学的浅层次教学进行颠覆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起数学知识学习
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结果,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或者通过物化存在于书本中。而构建数学知识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与旧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扩充自身的知识或经验。正如上文所述,传统模式下的数学学习是浅层式学习,学生获取的数学知识是静态的、片段式的、孤立的,学生在处理新的数学问题时,缺少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不懂得变通。而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处理、获取外部信息,从而使书本知识为己所用。
(二)促进思维品质的快速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浅层式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依靠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或记忆,即所谓的死记硬背。这种浅层式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缺乏反向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由此可见,运用浅层式学习方法在处理数学问题时采用的是封闭的、孤立的方法。而与浅层式学习相对立的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情境中,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活动,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对数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有效的解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正确地利用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的提高,其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探析
(一)引导自主拓展知识
知识结构的价值不仅仅在发展知识的途径中表现出来,还表现在将表面看来没有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具有间接性。教学实践证明,间接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属于具有意义的学习机制。
例如,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数的“末尾对齐”(个位对齐),而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重视指导学生“小数点对齐”。两个要求看似不同,本质上都是“一致数位上的数对齐”。学生通过深层分析可知,这两个要求都是让计数单位一致的部分完成加减,学生形成这样的结构意识后,就会有学习“分数加减法”的需求,他们就会自主探究和拓展相应的知识。
(二)应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变式转化
在以往传统的浅层次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数学知识只是原理、概念性的东西,并没有涉及知识的本质,很多数学问题也是知识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的深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进行知识本质的感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围绕知识本质进行多种变式的呈现,使学生在知识的变通和思维的发散中,获得深层次的学习效果,实现深度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提高数学知识联结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为了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必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动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内在联系,从数学知识的概念、原理以及法则等多角度构建内部知识网络,并将知识网络转化为自身知识结构。构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进而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顾名思义,联结就是学生利用自身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构建的关键。在进行知识联结时,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知识认知结构,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联动知识的升华,从而构建不同知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数学知识结构。
(四)对课堂评价体系进行深度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而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深度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课堂评价体系的深度优化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需要教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在小学数学深度化课堂评价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参与课堂评价活动。通过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等,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使学生在获得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促进深度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还应积极地调整评价标准,实现价值评价的多元化构建。以往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在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标准下,滋生了很多具有片面性的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正确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此对学生开展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是浅层式学习,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充分发挥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数学知识联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强化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峰.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须以情境为桥[J].教学与管理,2018(8):31.
[2]屈佳芬.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路径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7(28):72.
[3]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