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卫杰
河南省周口市职业高级中学,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摘要:数学学科不仅承担着学生数学知识传授的任务,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要阵地。数学在职业高中教育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职业高中的学生无论是数学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值得职高院校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职高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阶段数学教学现状,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职高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职高数学;思维能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教育观念中“重成绩轻能力”的弊端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现代教育观念中素质教育都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高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同样承担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而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职高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一方面,基础薄弱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差,尤其对于数学学科更是表现出了极强的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学生现状,如何积极改进数学教学策略,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
二、职高阶段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这也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未来,国家更需要具有良好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各阶段教育过程中,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培养同样的重要,新课标中对于职高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学科的学习,更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三、当下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遇到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落后
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目的在于尽快扭转过去传统的教育观
念,促进学生思想、能力、思维、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一直以来都以培养应用型、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尤其对于数学这样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更多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和主动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完全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个人素养差异性大
职业教育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数量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造成进入职业高中学生的个人素养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结构上,还有学习意识、接受能力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差异性的存在,让一些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管控能力较差,而这些也都对思维能力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四、职高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兴趣激发,提升课堂融入感
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决
定了学生面对数学知识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一旦长期积累,就会让学生丧失主动学习和探究动力,从而让思维发展也陷入被动。面对这样的学生状况,对于职高数学教师来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抵触心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而大量的实践也表明,兴趣才是主动性激发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单纯依靠学生自我约束力是很难实现学习积极性提升的,而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创新,让学生时刻体会到新鲜感,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等等,总之要尽可能为学生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比如在学习到《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呈现给学生,并且可以以动态的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能够让课堂效果更好的呈现,同时在动态画面的辅助下,极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上面提到,职高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上,就职高学生本身而言,学生之间的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既表现在数学基础上,在思维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表现,比如相对于女生,男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但自我约束力较差。而女生的形象思维占优,抽象思维和空间立体感有待提升,但学习态度认真。基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思维的成长[2]。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预习过程中,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到椭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于平时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性质等内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内容入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预习和自学的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预习心得,转变以往课堂以教师为主的局面,提高学生对课堂的融入感,从而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发展空间。
结束语:综上,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同样面临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而面对职高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转换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天霞. 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47):247.
[2]李朝辉. 职高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 000(0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