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财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 810100
摘要:数学学科在大多人看来都是比较难理解和学习的学科,因为它对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其实数学学习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规律,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有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小学生分组合作精神,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优势,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小组合作;应用探究
引言
教学是一个多方交流、共同发展、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闭门造车”的行为都不可取,尤其是在习惯养成的小学阶段,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体的带动与帮助下,得到个人能力的升华,另外,科学的合作学习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充分的探讨与了解,在对知识的合作探讨中,学生的合作探讨精神得到培养。在数学课堂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讨论意识,通过同组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但当前,小学数学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了解,在课堂中只是进行简单的分组,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教师不能对组员进行合理分配,通常情况下,教师采用的分组方式为相邻学生为一组,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3)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是当前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影响的最大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合作探讨内容的选择方面不太重视,以致学生学习需求与合作学习内容不相符,相应的学习目标也得不到实现,发挥不出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作用。
二、如何推行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教师组建合理小组构架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协作,因此教师在分配学生资源时,一定要注意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分配,尽力使每一个小组水平保持在同一个层次,公平公正的分配才会使学生内心获得平衡感,优等生对后进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将每个人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有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计算能力,而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很丰富,而有的学生推理能力极强,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交换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会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弥补自己在此种类型解题的缺陷,补足自己的知识盲区,有利于以后数学的学习,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彼此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不断解决共同遇到的问题,获得内心满足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老师在分组上打破优秀生和差等生之间的差距,遵循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从而让学生内部之间相互帮助成为可能,而小组间与小组间的同质也让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因此老师要组建合理的小组团队,不光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脾气等因素。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进行学习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就要加以注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运用到所有的教学内容当中,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交流;而一些过于困难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很难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难易程度。特别是数学课程,其本身就具备较多的运算、公式、定理等,如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选择了过于困难的内容,不但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还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解决问题产生挫败感,而逐渐滋生对数学课程的厌恶和反感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难易度适中的、交流讨论时间较短且可控的教学内容。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论是小组合作还是教师讲述,其首要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性与育人性,为达成此目的,教师可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教会学生“假设—探究—检验”的合作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数学未来成长做好铺垫。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用卡纸制作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拼图的方法将两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整体,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很多图形,你们能不能试着用手中的卡纸拼出这些图形?”在学生拼出熟悉图形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中用“假设—探究—检验”寻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像某小组就提出假设“三角形卡纸的面积应该是拼得图形面积的一半”,然后这一小组根据多次计算推断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并在随后的检验里验证了这一公式的准确性,这时,本课的知识点就已经深深地刻入小组中各成员的脑海里。
结束语
数学在学生十年学习生涯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应用能力的垫脚石,从小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更容易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模式,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多方位培养学生能力是时代所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精神,理解人多力量大的真正内涵,提升团队意识,增进社交能力,让数学学习不再是难题,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公,提升自我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实现质的飞跃,绘制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周锦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29):64-64.
[2]刘元跃.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4):80-81.
[3]杜绍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女报:时尚版,2020(0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