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刘杨
[导读]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

        刘杨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那思中学    ,广西钦州535016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要想使教学实效获得实质性的提升,那么就必须积极革新、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法凭借着自身的优势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基于此,以下就将初中数学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学案导学教学法;初中数学
        
        所谓学案导学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将学案作为载体,将导学作为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导学”和“互动”,旨在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学成效得到稳步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有着更为鲜明的优势,它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有效发挥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优势呢?具体如下。
一、依托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教师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开展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同时,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以学案为依托,他们可以在自学时获得正确的引领,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够找寻符合个人实际需要的目标,进而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挖掘与探究当中[1]。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选,让学生自主寻找学习方向。接着,再设计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将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进行联系,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框架,进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为学生展示学案,内容如下:延伸(a+b)(m+n)的解法,根据其原理求解“(a+b)(a-b)”、“(x+3)(x-3)”;根据其规律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尝试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在此前提下,教师精心设计疑问,即:“多项式之间是如何相乘的?根据出示的平方与公式是否可以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呢?”等,鼓励学生就此展开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及目标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当完成上述操作后,抛出问题,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数学知识框架的建立,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脉络,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的深入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开展合作探究
        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尤其要重视的环节就是交流、探讨。就学案导学教学法来说,它注重对学生自学方面的启迪,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形成,针对一些难点、疑点,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探究,发现、分析以及探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集思广益,不断促进自身思维的拓展[2]。例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抽出一部分时间,将其作为学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尝试解答问题。如:就“104×102”这一问题来说,当问题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立刻进行了分组探讨,通过巡视,教师发现不同的小组得出了不同的解题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启发,学会从多个方面思考、分析问题,树立多层面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且逐步内化,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前提。
三、教学延伸,实现学以致用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记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在具体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法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转变,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在这个环节,通常都是以习题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当中,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习题,要求学生思考习题,并尝试解答类似题型,实现对已有知识的补充和延伸[3]。例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安排了相应的习题,如“aman=am+n”,根据上述法则进行问题的解答:am=4,an=5,am+n=?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拓宽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体系。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教案,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对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具有鲜明的优势,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导向这一模式的有力体现,与新时期的要求十分契合,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把握学案导学教学法内涵的前提下,找出其与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努力为学生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大量新知,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对于其未来学习和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刘舒欣.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8(9):155-155.
[2]江锦亮.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新课程(中), 2018, 000(002):166-166.
[3]田春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43):8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