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姚翠
[导读] 高中数学知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且易引发学生抵触数学学习的情绪

        姚翠
        西昌市川兴中学   四川省   615602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且易引发学生抵触数学学习的情绪,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进而达到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情境创设教学法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且已验证出其具有的教学效果,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实现学生运用自主思维去思考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每个学科教学中第一步要达到的目标且会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的目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与其他学科的第一教学目标相同,要引入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可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数学知识,进而达到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1]。由于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并且此情境是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情境,学生会因为对情境的熟悉感而快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熟悉感的帮助下去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创设教学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场景,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了解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将对生活的熟悉转移至所学的知识中,进而通过迁移的过程去有效理解知识点[2]。情境创设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后可起到如下作用: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对感兴趣的内容才会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中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学习的内容。高中数学知识虽然难度与深度要显著高于初中数学知识,但是所学的内容仍然在生活中有迹可寻,如果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场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某方面的问题,并且会因熟悉的场景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思考场景与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有效理解知识的目的。其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对于难度与深度较强的数学知识会存在难以掌握的现象,并且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显著较高,更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重要因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后可让抽象性的知识转变成直观化,在降低知识难度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最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会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因为只有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氛围的影响而集中注意力并认真学习。将情境创设教学法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后,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于课堂中且会对周围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感染,进而实现所有学生都能够认真的学习知识点而提升了每位学生学习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地利用,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创设”教学法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设计的情境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情境相关联,进而在快速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将知识点正确的应用于相应的问题解决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出与情境、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图片,并再次进行编辑形成教学课件且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内容去理解知识点并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引导与指导达到促进学生快速理解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导数运算》知识时实施“情境创设”教学法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创设成情境,比如运用“铁路的线上段距离可达150km,某一工厂的距点在20km,如果在铁路的线上段选择一点朝工厂方向修筑公路,已知铁路线上每千米所需的运费与公路上每千米所收的运费比为2:3,为了实现货物运输达到最低化投入成本,应将点的位置选择在何处?”生活化的导数试题引导学生通过做题的过程掌握导数运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运用导数求函数获取正确的答案。


        (二)利用争议性问题创设情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
        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采用问题教学法达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思维能力思考知识、激发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等,由于高中数学具有较强逻辑性,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应用方法,主要利用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去有效思考,因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去挖掘正确答案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分析、思考、验证的过程挖掘答案,而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知识的巩固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传授学生高中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知识时会涉及到随机性抽样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三种方式分别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比如此数学问题:“要在全校内抽取出1000人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及估算出1000人的平均睡眠时间,可以运用怎样的抽样方法?为什么还存在多种类型的抽样方法呢?”通过利用具有争议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思维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从中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思考出正确的答案。
        (三)考试中的情景创设
  基于情景任务的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组织起来的一种动态的交互关系,数学素养常常在学生与情景、问题的互动中提升。近年的高考题注重数学情景创设,体现了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分考察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
        2020年:
        全国Ⅲ卷文、理科第4题,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
        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9题,复工复产
        全国Ⅱ卷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志愿者参加超市配货
        全国Ⅱ卷文、理科第18题,沙漠治理
        全国Ⅱ卷理科第14题、新高考Ⅱ卷第6题,垃圾分类
        还有:埃及金字塔、天坛圜丘坛以及音乐、体育方面的情境
        2019年:
        全国理科1卷:4题(断臂维纳斯)6题(《周易》与“卦”)
        全国文科1卷:6题(新生体质调查)17题(商场服务质量评价)
        全国理科1卷:还有全国2卷:16题(金石文化与立几)4题(嫦娥四号登月)13题(高铁列车)文科2卷:(一带一路)
        北京理科卷:8题(优美的心型曲线)14题(自主创业与网上水果店)
           17题(关于移动支付)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经历其中,感悟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数学的本质,主动解决相应的情境任务,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当前教育不断发展下会诞生出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可以积极学习并灵活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数学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萍.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09):68.
        [2]陆淼.关注情境创设,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7+9.
        【3】黄翔,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202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