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
重庆市荣昌中学校
摘要:面对新课改的客观形势,以往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应引进现代化教学方式优化当前高中化学课堂。关于问题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相关问题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思维加以引导,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解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解析
引言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从而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情境创设不合理的问题层出不穷,这种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会影响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无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应该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对化学课程的探究兴趣,从而增强自身化学素养,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一、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引导的目的。目的性原则还强调,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计划,通过问题的引导及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充足的环境下进行问题探究,以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启发诱导原则。根据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创设启发性的诱导环境,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实现问题教学引导及课程创新的目的。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问题情境创设中,一定要注意与实际情境的融合,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帮助学生将问题与实际进行联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实现个性化教学
目前,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所以课堂教学形式显得相对单一,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下,单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限制。
(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度不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被强调,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但是,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及枯燥的教学内容,已经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课时紧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低,更是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教师无法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与激情,那么在高中阶段将很难让学生拥有一个愉悦的化学学习体验。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选择有益于核心素养落实的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只有将化学核心知识置于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才能通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化学核心知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电离和离子反应等属于化学核心概念,是促进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有效途径,选择“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建立”的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其与法拉第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离和离子反应的本质,有益于在教学中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化学通过多媒体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动态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的掌握探究内容,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在高中化学多媒体问题情境创设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师在进行多媒体问题情境设及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设计,并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能力,并通过直观的方式较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及掌握能力。
(三)选择有利于核心素养评价的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强调“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问题情境要将化学知识有效地镶嵌于真实情境中,从而凸显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彰显化学的学科价值和功能。比如在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测试中,教师选择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胆矾炼铜的记载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减少因大量做题而产生的练习效应,又能有效地评价学生“变化观念”和“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四)应用在强化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内容均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化学教师要强化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把教材中抽象性的问题变为现实化,促进学生对其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与此同时,教师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针对高中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问题情境的选择应该确保真实有效,要回归学生生活经验,新颖而且导向积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能吸引学生深入探究,逐渐指向化学学科的本质,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雪田.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以“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为例[J].高中数理化,2020(22):59.
[2]戴广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9.
[3]朱建兵,袁春仙.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4]米鲁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5]谭海燕.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