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
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 322000
摘要: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这些数学思想能够有效简化解题步骤,促使解题思路更加透彻、直观。数学知识相对深奥、复杂,教师凭借单一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教学状况,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形结合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衔接,通过该种数学思想把数学知识以最直接、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进而增进其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前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解决数学教学问题,一直以来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重点课题,而数形结合是最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其梳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出清晰的数与形的对应关系,能够有机结合直观图形、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复杂问题变得更为简单,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有所深度掌握。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意义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并非一蹴即至的,数形结合思想元素主要是有两个,一个是数,另一个是形。数与形的有效结合完全符合数学教学研究方向,并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相得益彰。从宏观上来看,数与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构架,其中数与形也是该教学内容中的主要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数与形也可分成两个层面进行分别讲授。倘若将两者剥离开来单独讲授,其难度并不大,数只是简单的基本运算,也是所有小学生都应具备的基础数学技能,只要经常加以训练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而形也仅是对图形的分析与证明,是熟能生巧的练习过程,主要是通过累积形的分析思路和图形思维的形成。倘若将数与形相结合,就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用图形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方法称之为“以形解数”,就是利用最直观的几何图形与数字的关系加以说明。另一面则是利用数字的精准性对形的特征加以证明,称之为“以数助形”。由此可见,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换且相辅相成的。由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符合学生内心学习规律需求,因此才会在数学教学中被广大师生所借鉴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学习成效有着明显的增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凭借自身能力和数学素养,及时捕捉知识点中数与形的衔接,以最为准确方法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并让其对数学知识感到不在畏惧,以此提升学生数学探索能力。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抽象概念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及理性的认知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着各种不解与困难。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所有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呈现的数学知识,都是经过大量的专家和学者筛选、编排而出的,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有新的知识,并且与前面的知识有联系,使得整体数学知识呈现连贯性。这就导致学生如果没有学好前面的知识,就会无法理解新学的知识。另外,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缺乏理性认知思维,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比较吃力。为更好地优化与改善这一教学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透彻讲解数学概念,让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更为直接、形象,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从而使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在感到困难。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进行讲授。
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部分学生对1/3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将其平均分成三部分,且每部分都不用同颜色填充的长方形展示给学生,目的是通过图形的介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1/3”的概念。又如在讲授计算题目“一个人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吃掉1/3个苹果,那么他在半分钟之内可以吃掉多少个苹果?”在具体讲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和线段将两部分分开来展示,一是利用图形展示苹果的数量,二是利用线段展示时间,之后让学生将两部分结合起来,了解题目解决的方式。
(二)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有繁化简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面对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时,学生的脑回路就可能出现“短路”的情况,对于习题的解答不知如何下手,缺乏解题思路。并且一些习题题目较长,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全面读清题干信息,还需要将文字中的题干信息转变成关系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合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抽象、深奥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图形内容,从而遵循学生认知特征,通过直观地形式有效解决问题。为改善这一教学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结合思想,将一些复杂、深奥的习题转变为直观、形象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促使其深度理解相关知识与内容。在实际问题解答时,教师可以依据习题内容,将习题中文字描述的关系利用图形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直观的形式促使学生掌握习题的本质。例如,在讲授“路程、时间与速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形结合融入其中。如一辆小汽车需要从 A 地开往 B 地,速度为 100 米 / 小时,计划 40 分钟后到达B 地,但行驶一半路程后,汽车出现故障,需要进行修理,修理时间为 10 分钟,倘若小汽车的司机想要在原计划的时间到达 B 地,请问在后半路程中每分钟需要行驶多少米?根据该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首先,学生要仔细审题,以将题目中材料和条件转化为图形,利用线段进行路程演示,并将线段平均分为两部分,以表示前半段走过的路程和后半段未走的路程。其次,学生在线段的帮助下,对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处理,理清路程、速度及时间的关系。再次,学生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找到解题关键和思路,进而列出式子计算出正确答案。教师在学生解答之后对所解答问题进行补充性讲解,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解题要领,并在解题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应用能力。
(三)借助数形结合,将隐形规律显性化
小学数学数学知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知识体系全面,包括很多隐性知识。教师将数形结合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理解,对数学知识的规律有所掌握。例如,在讲授“方向与位置”时,大部分学生因方向感差,对知识内容难以深入理解。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大门或操场等作为参照物,并利用黑板或多媒体画面,进行标注,同时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以固定参照物为核心,了解不同建筑物的方位。在学生有一定了解后,教师让学生以班级的大门或关后窗户为案例,确定其位置,如从位置上看,教室的门在学校大门的右边,从方向来看,教室在学校大门的南边。通过固定参照物的设定,利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图形展示,能帮助学生理解隐性知识,进而将隐性知识显示化,以实现内化和吸收。
结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是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最好方式,掌握该教学思想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得以由繁化简,使各类数学难题以更直接的方式凸显出来,学生可以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给予重视,让其数学应用能力有所增进,进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杨玲玲.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探究[J].考试周刊,2021(29):85-86.
[2]郑艺惠.“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结构化教学——以“线段图”为例[J].考试周刊,2021(24):73-74.
[3]彭彪.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