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背景下中学思政教学研究模式建构的三个维度:释析、行为、证明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张瀚升 魏莉杰
[导读] 德育一体化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趋势,
        张瀚升 魏莉杰
        (1.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2.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德育一体化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趋势,中学思政教学研究模式则在此背景下不断创新发展,其“释析”、“行为”、“证明”三个维度共同构筑起教学研究模式的核心逻辑和框架。其中,“释析”重视教育内容的文本解读,“行为”强调教学研究的行为体现和实践意涵,“证明”旨在突出教育信息的反馈与调节,即评价和证实教学研究效果。思政教学研究模式的建构创新有助于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打破原有固化的教法定势,创新优化教育评价策略,深刻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导。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中学思政;教学研究模式建构
    一、新时代学校教育内在要求和趋势呼唤新型教学研究模式
        德育是筑建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构筑形成德育一体化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条件和基石。德育一体化建设有着育人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双重面向,旨在构建系统整体并内部协调发展的体系结构,优化教育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发掘新的理念模式,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德育一体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立足德育碎片化与系统性二者冲突和张力的现状,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价值理念,突显教育目标体系的整体性、育人课程的系统性、教育实施的开放性、反馈评价的多元性等。在德育一体化背景下,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和任务不断系统深化,学校的德育渗透持续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重视,要求一线教师与时俱进,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育人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17-222。 正是如此,在德育一体化的推动过程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事业也蓬勃发展,有机结合思政教学和德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行动指南,而要做到此点就必须系统构筑教学研究模式,与一体化教育教学理念相适应,“释析、行为、证明”三维育人模式的构建则应运而生。
        二、释析、行为、证明:新型思政教学研究模式的理论意涵
        新时代一体化教育教学的趋势背景及生动鲜活的具体育人实践,培育了“释析+行为+证明”的新型教学研究模式,这样的新式模式给予了思政教师科学的理念指导与探索方案,深刻展现了德育一体化时代的育人思路,为促进思政教师迈入多维教学研究的育人实践做出合理有效的回应。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因新型模式的构建得以再度优化,其释析、行为、证明三个维度将新式育人的逻辑框架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释析、行为、证明”三维教学研究模式,是在阐释、解读和分析育人课程文本及其他内容环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和研究,贯彻教育目标,促进教学研究的新发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将德育与思政和谐统一。进一步讲,“释析”维度重在一个“解”字,即解开、解释,就是将解读和分析作为主体和切入口,强调教育管理者必须加强中学思政学科的学科分析和理论的深度研究,同时结合相关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特色教育文本和形式,强化教学研究的理论前瞻性和合理性。

“行为”维度重在一个“动”字,即行动、实践,是以“行为”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建立在学校思政课教学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凭借各样的形式和途径,采取交流、互动、劳动、实验等具体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彰显思政教学研究的实践意蕴和实效价值。“证明”维度重在一个“证”字,即证实、印证、反馈,是以“证明”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形式途径,强调教育信息的反馈和调节,旨在获取教学研究的效果信息,包括如何评价证明及如何根据效果调节教学研究。事实上,对于“证明”维度的理解剖析有两方面核心逻辑,一方面是发挥运用教育评价的直接优化功能,在前者“解”和“行”的基础上直接地完善和发展该多维教学研究模式,具体来讲,即旨在通过证明、评价,对该教学研究模式开展多次协调整合,不断印证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继续向前发展升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从育人角度着手,将“证明”维度的育人价值观念和新型的受教育者评价观念体系有机融合,把多维教学研究模式深入贯彻到学生评价当中去,多层次、多方位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简单来讲,“释析、行为、证明”教学研究模式着力于思政课程内容、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教育评价优化这三方面内容,将释析、行为、证明三个相异维度有机融合,构建起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指向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育人理念,明确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发展方向[2]53-55。
        “释析、行为、证明”的育人模式内含的三个维度层层深入、紧密协调,前一维度往往为后一维度构筑基础,后一维度又往往反过来完善强化前一维度,三个维度面向精准、指向明确,有着自己突显的内容领域,又有着关联其它的功能效果,这样的逻辑框架使得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形成系统的整体。“释析”维度的教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的目标、文本等方面的理论解析,突出以直接教学内容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具体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所以与旧式育人模式相比,教学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理论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理论学科的特有属性和性质得到彰显。“行为”维度的教学研究要求一线教师能够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教学研究方法,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从而契合理论内容、完成育人目标。“证明”维度的教学研究重在教育反馈和调节,优化教学研究模式,同时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真正发挥思政学科育人功能。
        三、“释析、行为、证明”三维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
        作为新型教学研究模式,其内含的释析、行为、证明三个维度内部协调有序、相互促进,对处于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思政育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新型教学研究模式深刻传播了思政学科的先进教育理论和价值理念,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学研究的广度,强化了教学研究的深度。同时,该模式促使教师进一步把握前沿理论,关注学情和教材,不断审视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彰显思政教学研究的发展性特点。第二,新型教学研究模式有利于打破固有的教法定势,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思维方法的更新发展。事实上,新模式很大程度上立足于鲜活的教育实践,在结合具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融入教学研究的反思内容,加强个体自身的内化与外化,不断塑造教学研究中自我革新的良好风格习惯,从而不断探索和运用适宜的教学研究实践方法。第三,新型教学研究模式有助于强化思政教学的人文熏陶,不断发展构筑新式教育评价方略和体系。实际上,该模式与当前提倡的立德树人理念相契合,突出强调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进一步发挥了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促进教学研究的改善优化,整体上增进对于学生的人文熏陶,强化教学研究的人文培育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俞国良,李森.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政策历史进程的文本分析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9(06):217-222.
[2] 秦苗苗,曲建武.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及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9(27):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