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大桥小学
摘要: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小数乘除法,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整个计算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教学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本文主要依据小学生小数乘除法计算中常见问题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小数乘除法计算中常见问题的对策,助力学生攻克小数乘除法计算这一难题。
关键词:小学生;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计算
一、关于“点”的问题
小数乘法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教材中也专门设置了一个“议一议”的环节来进行探讨,但是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还是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学生在计算2.01x0.6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1206,紧接着应该是去数“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但是部分学生会弄丢“一共”二字,得出的结果也变成了两位小数即12.06;更有甚者,学生会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错误的认为,积的小数点是与竖式里面的小数点对齐,结果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学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里便对“商的小数点必须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进行了讲解。但是在学习了更为复杂的小数除法后,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便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多数学生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只是简单的将被除数化成了整数,然而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却没有划掉,这样就造成了后面商的小数点与原来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结果,而不是去和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下面是计算7.8÷0.6学生给出的一个计算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应该移动到数字8的后面,所以商的小数点也应该与此相对应,但是学生在计算中很容易将商的小数点与转化前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正确的。
二、关于“0”的问题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而需要在积的前面添“0”补位的情况,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学生在遇到积末尾有0的情况时,容易混淆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和划掉小数点末尾的0的顺序。下面给出了学生计算0.25x0.44的一个计算过程,可以看出最后得到的答案0.0011肯定是不正确的,原因就在于计算的学生是先划掉了小数点末尾的0再去数的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而我们正确的做法则是应该在确定了小数点的位置后才去划掉小数点末尾的0。
三、关于书写、格式的问题
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也显得不是那么困难。但就是这些简单的知识,学生也会犯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
比如在列竖式时,学生的竖式就显得很不规范,数字与数字间的间隔很小,写到后面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写的是什么,也就导致了计算出错;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列小数乘法竖式时,不写出相应的进位过程,只有最基础的结果。更有甚者,学生在书写时字迹潦草,经常把各个相似的数字写错,结果在最基本的口算上面出错,而计算就是一步套一步,所以一步错便步步错,这些简单的口算学生都会,但是在计算的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就是会因为自己的粗心,书写马虎,没仔细审题等各种原因出错。综上的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解决小学生小数乘除法计算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突出算理,以理驭法
在多年的自我学习和前人教学经验的总结中,我们一直坚信:“学生的指尖上是充满了智慧和创造的,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比如在23.4÷6的计算过程中,在个位上商3后被除数还余5,这个时候就要让学生去思考:余的这个5,是5个什么?接下来又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创造,而后就应清楚被除数上余了5个1,与十分位上的4联合起来就是54个十分之一,因此商9应该在十分位上,表示9个十分之一。
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用多元表征来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从而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然后在各种方法的对比中,摸索得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深度理解“转化”思想
孩子们来课堂,不是一张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知识经验。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小数乘法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整数乘法联结起来,让小数除法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整数除法联系起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搭建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从而理解“转化”思想。
(三)打破“知识的诅咒”
如何打破“知识的诅咒”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数学知识来说,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量存在巨大差距,教师和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不能进行简单明了的沟通。只有当两个人的认知处在同一级别了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处于中等水平,不是教师眼中能对所讲知识做出快速反应的优等生,所以教师要放下自己固有的表达方式,用儿童能听懂的语言去进行表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每一个知识去进行深度的剖析与整理,细化并强调步骤,还要对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解释与说明,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明白你所讲的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青.五年级学生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力现状及举措 [J].新课程(小学),2018(03):166.
[3] 周娇娇.浅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72+103.
[4] 何娟.小学生小数除法错误类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