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1期   作者:杨彩虹
[导读]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加深,县级文化馆地位越加凸显。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越发重要。新时代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共享、数字场馆推广方面提供了方便。
        杨彩虹
        揭阳市揭东区文化馆  广东省  揭阳市 522000
        摘  要
        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加深,县级文化馆地位越加凸显。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越发重要。新时代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共享、数字场馆推广方面提供了方便。但是我国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依然发展滞后,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也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县级;文化馆;数字
       
        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数字化浪潮兴起,影响着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如何依托数字化技术,推动建设新型文化馆和信息服务网络,是文化馆未来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建立数字化文化馆,才能满足群众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消费需要,提升群众服务效能。
        一、数字文化馆概述
        (一)数字文化馆定义
        数字文化馆,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文化资源,提升民众文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数字服务和体验空间。数字文化馆特点在于实现与传统文化馆职能融会贯通,通过资源建设、数字化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文化提供培训、辅导等帮助。数字文化馆强调对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结合,不断提升群众的主观感受,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优质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线上平台包括数字体验系统、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等,通过这一系列平台,增加数字显示屏、体感设备等,能够提升公众参与度。第二,线下模式包括培训活动、文娱活动等。
        (二)数字文化馆种类
        数字文化馆目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部分省市先后进行试点工作。目前我国数字文化馆建设类型有以下几种。第一,枢纽型数字文化馆。通过建立总馆加分馆的模式,来提供服务,实行统一标准,以重庆群众文化馆为代表。第二,资源型数字文化馆。对辖区内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完善,形成地方名片,以云南文化馆为代表。第三,特色型数字文化馆。对本馆内优势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形成特色内容,以苏州文化馆为代表。第四,服务型数字文化馆。采用数字形式,传播文化馆的文艺演出、教学资源等,以天津文化馆为代表。第五,文化云类型,引导当地公众文化机构参与,推动文化活动开展,以上海文化馆为例。
        二、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可行性
        在互联网时代,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具备可行性。从技术层面、需求层面都为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经济支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进步,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财政实力充足,为县域文化馆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用于购买设备、开展活动等。地方企业家乐于参与文化活动,为县级文化馆建设提供资金支撑,这些条件,为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文化需求
        与物质发展相对应的是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为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提供了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场。同时受众群体不再单纯是老年人,而是中青年群体。而中青年群体普遍偏好线上文化互动,比如说网络赛、网红歌曲等,这些需求为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提供需求支撑。
        (三)技术辅助
        数字化技术越发成熟和完善,为县级文化馆数字化改造提供了一定辅助基础。技术壁垒已经不存在,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和运营平台,为发展培育壮大文化馆建设,整合海量公共文化资源提供了条件。


        三、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面临挑战
        (一)受众群体的转变
        在传统县级文化馆中受众主要以中老年为主,随着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受众群体开始转变为中青年,这就为新时代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必须要转变思维、转变观念,才能迎合新受众群体的喜好。
        (二)内容设置不科学
        县级文化数字馆建设普遍存在内容设置不科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分依赖数字技术,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现象,文化内容从纸面开始实行硬盘记录,并没有提供新的文化资源。第二,内容缺乏专业性,没有结合本地特色来开展文化活动,难以吸引受众。由于缺乏本地特色,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第三,设备购置和技术更新不同步,文化内容难以达到相应要求。数字资源转化率低,不能满足公众文化诉求。尤其是临县文化馆,往往存在各自为政,信息成果和文化成果不共享的问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三)资金布局不合理
        在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中,资金投入存在失衡问题。第一,从我国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布局来看,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县级文化馆资金投入比例高、效果好,中西部地区投入资金有限,难以实现自身发展和打造特色。第二,从文化馆自身建设来看,资金投入过多用于设备购买,没有从本地特色文化中吸取养分,没有用于开发更多的文化传播形式。第三,部分县财政为文化馆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缺乏长远性目标和阶段性规划。
        四、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优化路径
        (一)树立数字思维
        推动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要树立数字思维,实行政府主导、文化馆负责的工作模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创新应用模式,对现有的数字化平台进行整合,突破文化馆数字建设中资源浪费的围城,实行多种资源有机结合。同时要制定发展计划,对文化馆数字建设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人员、经费、场地进行剖析,对文化馆定位进行明确,以阶段性目标推进文化馆建设,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要培养锻炼一支专业队伍,强化与政府部门合作,引导培训机构、院校等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来,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鼓励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数字思维是整合思维,推进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要对本地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高观赏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公共文化机构作用。要推进数字文化馆平台开发,对用户的数据、设备、信用等进行管理,能够采取大数据分析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管理、优质服务,形成良好影响。同时推动线下艺术设备开发。数字时代文化馆可以通过引进体验设备,比如说音乐、舞蹈、广播等多种形式,提高科技性和趣味性。县级文化馆应当提供足量的线下活动,通过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成果交流和分享,让群众在受到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实现社交属性,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从而推动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全面提升。
        (二)科学设置内容
        推动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让更多受众参与进来,必须要科学设置文化活动内容。第一,要分清主次关系。文化内容是核心,数字技术是支撑,不能为了推动数字技术而推动技术,应当立足于文化内容上,要及时更新文化资源。第二,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历史传说、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入手,让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接受文化传播。同时在挖掘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群众文化特色,依托群众诉求,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影响了和判断力。第三,要实行设备和技术同步,实行文化内容有机统一,避免造成文化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合理布局资金
        从全国层面来看,鉴于东西部地区在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上资金投入的巨大差异,可以适当向中西部地区资金投入进行倾斜,避免出现严重失衡的局面。在资金使用上,县级文化馆要统一筹划、统一安排,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开发各种传播形式,同时分步骤、按计划稳步推进文化馆建设。
        结论
        县级文化馆数字建设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推动数字化建设能够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能够更好传播优质文化,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整体文化水平建设。当前数字文化馆建设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数字文化馆将在文化传播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富永军.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时代,2017(7).
        [2]罗东.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