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静
赤城县龙关中心小学 075511
摘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运用精确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内外的衔接,从而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本文就精确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法过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跟不上现代改变的节拍,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仍受传授教学观的禁锢,依然沿袭陈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时代的变化,以及小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教师从根本没有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发展观。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由于应试观的长期束缚,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学生记忆点多,背诵量大,加之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不高,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往往表现无精打采,甚至是老师在课上津津有味得讲课,学生在下面开小差,甚至敷衍了事。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障 。
3.学生主体性难体现
小学生无论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忽视了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常常是"不敢放手",自主意识的引导更无从谈起。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而学生服从”是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常见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学生习惯依赖老师,他们惰于主动去思考问题,坐等老师手把手教,这样,无论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是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在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
1.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和便利,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借用多媒体物效,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营造生动活泼教学氛围,还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俱佳、视听融合,以及感染力强的特点,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使他们在学习体验中犹如身临其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教学效能。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中具体的课文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融合这些信息,制作出多媒体微视频,再在课堂上展示,创造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情境。
例如:以《山居秋霞》教学为例,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小山村秋雨过后,黄昏时分的景色,以及山间的民风淳朴;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单纯的语言描写很难把具体的情景,诗人所表达的感情,都表现出来,而让学生理解诗歌原意,又存在着语言障碍和理解力不强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这首诗所描写的"空山秋霞""晚来秋""明月松间照""石上清泉""浣女"等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直观地欣赏这些情景,感受到一种田园生活的情趣,体会诗人所寄托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隐居生活的自然自得,从而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2.创造生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和接收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抽象事物,并易于分散注意力,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学情,把教学和生活真正融合起来,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起来。 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是生活化教育的基本诉求,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热爱生活,建立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生活体验中进行求知,并培养自身的兴趣,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同时,开展生活化课堂需要教学更富情趣性,教师要善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不断让学生从教材的内容和文化层面上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真正形成学生在感兴趣的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 例如,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可以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下载与瀑布相关的视频,或是音频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为学生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奇观景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的描写下,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加深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 在教师创立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感情、行为等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牢牢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 此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对年龄段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真正实现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真听课,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课堂的话语权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让自己的导向性得到体现。教室是师生交流的场所,而学生自身的参与对知识传授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过去把知识放在学生面前的实践,转变为引导学生通过一些适当的话语或暗示来自己思考来获得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完成了从被动状态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同时也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他们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例如:以《落花生》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课时,会问学生一些这样的问题:"大家留意观察过花生吗?"你们心中的花生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的视角下,花生能带给人们怎样的启示呢?透过这些问题,老师成功地为学生规划出下一步思考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自己的思考,也自然会体会到花生所代表的谦虚、稳重、求实的做人精神,对文中"父"的期待也会更自然、更深刻。
4.开展比赛活动,拓展课堂教学形式
要想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动力问题,通过开展丰富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学生都希望被老师和同伴认可,同样有对荣誉的渴望。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语文比赛的举办。语文竞赛形式多样,教师基于教学进度,灵活调整比赛活动的内容,并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比赛具有竞争性,每次选出一名优胜者,这也为学生设了一个明确的努力目标。而且因为比赛的周期性,这种动力会以阶段的形式产生,这能有效地保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以《将相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朗读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朗读文章,比一比谁读得声情并茂,最打动听者,富有感情。每篇文章随着情节的起伏,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在朗读时的语调也应有相应的变化。而在比赛之后,学生们也有动力去不断练习,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和研究如何才能将感情融入朗读中,从而促进他们掌握一些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样,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地组织比赛活动,既拓展课堂教学形式,也化解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感,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处于发展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迫切探求未知世界,并且他们的形象思维相比抽象思维较强。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作了探讨,并提出若干思考,希冀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彬. 试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魅力中国, 2021, (2)
[2]高丽.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散文百家, 2021, (3)
[3]苏丽. 探讨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J]. 考试周刊, 2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