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叶1
(1.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山东烟台 265400)
摘要: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与方法,该模式下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鉴于此,本文对以鲁科版教材为例,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要点做出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期间,要敢于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思维,并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与设备,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
1.加强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离子键”教学内容极为重要。但是,离子键这一概念与内容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因而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借助观察体会的方式进行学习。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加强对多媒体动画演示功能的应用,对不同原子的结构做出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力真正理解离子键这一概念[2]。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首先,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讲明离子键的由来,它是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不断靠近时,当静电吸引和排斥作用趋于平衡状态时所形成。其次,再通过具体案例,对电子的相互转移过程进行讲解。这一过程中,便可应用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Na和Cl2生成NaCl这一案例做出相关的讲解与分析。其中,Na原子结构可以表示为,它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因而,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进而能够达到稳定的结构状态。对于Cl原子而言,其原子结构是,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因而,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得到一个电子,进而能够达到稳定的结构状态。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功能,将Na原子和Cl原子的相遇过程进行演示,并对Na+和Cl-之间由于静电作用而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形成的稳定“离子键”结构进行演示,加深每一位学生对“离子键”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并打消学生的顾虑,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爱好。
2.宏观微观思维相结合,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时要逐步培养起宏观辨析与微观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思维模式。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加强对化学符号的应用,把握好宏观、微观的尺度,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组织体系。
比如,在进行“铝和水反应”一课的讲解时,首先将“铝和水反应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一问题抛出,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此之后,通过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装有铝与水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反应阶段是否产生了气泡。同时,对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这一化学反应的理解。具体教学期间,要加强对“宏观→符号→微观”这一思想的应用,将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反应物“Al”、“H2O”以及“NaOH”写出来,并从元素观、微粒观进行产物的推导。之后,再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独自完成方程式的书写,并自主进行配平,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
3.借助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水平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实验课是极为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教师借助实验课的形式开展化学教学,一方面能够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Na2S2O3与H2SO4”反应的讲解时,为便于学生加深对生成物的理解,就可以借助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具体实验期间,引导学生进行生成物的观察与判定:其一,由于生成的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特性,因而在遇到石蕊时会显红色。同时,二氧化硫在通过品红溶液之后,品红溶液会出现褪色的现象。实验期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下图2中①、②两个试剂瓶所出现的实验现象,便可加深学生对这一方程式的理解。其二,④试剂瓶中装有的时KMnO4溶液,该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试剂瓶④在反应过程中会变为紫色,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进而导致了试剂瓶中的KMnO4溶液出现褪色;其三,由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毒性,因而不能直接将其排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可利用试剂瓶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借助于现场实验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进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为提升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应积极做好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结合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兴德.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1(2):62-64.
[2]李翠红.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1(1):64-65.
[3]张露珍.鲁科版高中化学疑难点分析与教学对策[J].家长(中、下旬刊),2018(10):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