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甜甜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 316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下需要重点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保障,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和学习观念,才能够加强对儿童的引领。在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小学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不够成熟。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下需要让学生把握德育教育的真谛,深刻感悟人生观念,促进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全面增强。
一、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不但要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学习方法,为今后成长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中,需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1]。在德育学习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价值观念,都会使学生发生很大的改变,说明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非常有必要。从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德育教育的作用,造成德育教育逐渐转变为一种形式,很难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德育教育蕴含的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需要通过生活实践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榜样形象
小学德育课堂构建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特点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育策略。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外部充满好奇,会模仿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德育教师通过树立榜样形象,能够让学生有明确模仿目标,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自身的言行举止符合师德师风要求,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对思想道德产生浓厚兴趣。主动搜集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物故事,鼓励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养成独立思考、表现自我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思想意识的指引下,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学生的健康成长[2]。
(二)基于学生特点,深化德育教育
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细节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加强对学生指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学生之间很难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导致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新型的教学方案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全面增强。
小学生还年轻,没有一定的判断力,对自己的行为认识非常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认识。当教师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教诲时,不仅要教育学生,还需要与学生有效地交流。在指导过程中,需要达到心与心的协商的目的,以便达到同样的高度。作为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交流。以适当的方式行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的真相。
更明确地理解为人的意义,更好地在世界上行动,更了解广阔的世界。开阔眼界,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有正确的认识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将道德教育分散到教学内容中,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补充教学内容,渗透道德教育内容,学生也要注意和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确立对人生、价值观和正确认识的正确看法。道德教育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施,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设计一些关于道德教育发展的游戏和活动,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在以意识形态和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班级单位举办诗歌朗诵大会,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手绘报纸,帮助班级保持良好的道德氛围,努力让学生成为具备高尚道德的“活雷锋”,大幅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创新德育教学活动实践教育
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定期举办不同项目的实验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实践中通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与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感受德育教育魅力,主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之中,为学生全面成长积累宝贵经验。通过德育实践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教学先进性。在新时期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化总结,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3]。
(四)将知识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中,需要使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思想观念,只有在社会和家庭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才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需要父母长期配合。但是有部分家长错误认为,只要将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能够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观念不仅撇清家长的责任,而且还会使学生的成长出现明显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中,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关键,教师只有及时提醒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认知,说服父母开展家校合作,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德育教育开展中需要将课堂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相互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且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很乐于尝试[4]。但是学生的兴趣维持并不稳定,在遇到难以理解的困难时,很容易失去耐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为学生营造更真实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对道德观念有着深入的理解。在实际课堂教学开展中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与理解共同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在新时期,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参与的整体效果,促进家校共育模式增强教学的整体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永棠.基于“通透教育”理念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探索——以增城区朱村街第二小学“通透教育”为例[J].知识文库,2021(12):3-4.
[2]张晓丹.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163-164.
[3]何树华.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开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考试周刊,2021(32):9-10.
[4]吴艳琼.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