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高中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期   作者:贾立宁
[导读]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并学会尊重他人
        贾立宁  
        河北新河中学    055650   
        摘要: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并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开展高中德育教学工作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以身作则;家校共育
        高中生心智渐趋成熟,对于世界、自己、他人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在这一时期落实德育教学,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转化。只有将学生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全方面发展型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出教育的育人优势。
        一、加强实践,锻炼良好品格
        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凝聚出班集体的整体力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为此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要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了解相关经验并获得自身内心的独特感受。它能够帮助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自我产生一种整体认识,在高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抓准整体管理时机。
        展开多样式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断分享了解乐趣。这也会逐渐养成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品格,例如平常班主任就可以利用一些下课时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并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点。如果学生在某方面有闪光点,那么班主任也必须要以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身在班集体的相关作用。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的节假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如在元宵节班主任就可以展开专项的元宵晚会,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会场。在元宵晚会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跟随教师的步伐唱歌、跳舞,他们会在舞台上尽情表现自我。这些丰富的活动滋润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它也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发展。
        二、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品质。为了能够以自身言行举止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借助日常交流或活动开展主动感染学生。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对自己进行反思,创新德育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更高的道德修养。

在榜样引领下,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受到良好品格的传递,逐步提升道德素质。
        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笔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落实。一方面,笔者对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总结,有意识地改进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同时也参加了诸多德育相关的培训,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了解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并设计了针对性的培育方法。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从不迟到、早退,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进行单独的协调和解决。
        三、家校共育,丰富道德情感
        学校与家庭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有效开展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教师应主动寻求与家长的合作,引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正确价值观的传递,传播正能量。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所以除了关注学校内的教育外,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学校之外的教育。很多家长都觉得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实则不然,在推动家校共育的进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主动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引导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管理问题,并及时给出反馈,这对于提升双向共育效率,丰富学生道德情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笔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颇为重要的高中阶段,笔者始终与家长保持联系,并及时进行双方之间的反馈,从而有效提高了德育教学效率。在这一期间,有一名学生令笔者印象深刻,他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老师提出后会马上保证不再说,但转眼又会开始说话。迟到也保证了很多次,但仍然是迟到最多的人。看到该生一直未能做出改变,笔者先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说明,并借此了解到了该生在家中的一些习惯。从家长所提到的内容中,笔者发现家长的纵容对该生有着不小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有意识地加强了管理的强度,同时与家长进行了配合。在学校,笔者经常会以提问题的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在思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家中,则要求家长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如大扫除、一起做家务、厨艺比拼等,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更使学生体验到了做家务的辛苦,懂得了体谅父母。家校共育的有效落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德育情感,也使学生得到了明显的转变。
        总之,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营造和谐轻松的德育氛围,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德育的本质,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使高中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虹.实施特色课程,奠基“幸福人生”: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国学·礼仪”德育校本课程特色教育汇报[J].华夏教师,2019(22):56-57.
        [2]欧丽娜.有关高中德育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7(8):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