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毛吉
海南藏族自制州兴海县城关小学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300
摘要: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知识表述的重要工具,在语言表述过程中逐渐建立数学思维。本文主要对数学语言内涵、特点及小学数学语言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简单阐述,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语言培养现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说”的训练,希望促使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为数学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引言
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思维的载体。通过数学语言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一定程度反映出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约束,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部分小学生不能清晰、有条理地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并且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工具进行质疑和讨论。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进行探讨具有一定实现意义。
一、数学语言内涵、特点小学数学语言培养的价值和意义
(一)内涵和特点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涉及概念、符号、图形、式子以及术语等语言[1]。概念语言表达严密,主要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符号语言书写方便,简洁明了,是对数学内容的集中表达;图形语言表达直观,辅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式子语言辅助运算,便于思考。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理论的基本构成成分,具有应用广泛、逻辑严密以及高度抽象等特点[2]。
(二)小学数学语言培养的价值和意义
1.帮助小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以及定理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另外,数学语言是对数学知识的表达,小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数学语言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促使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思维作为人各种心理品质的核心,小学生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体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具体思维能力,具有高度逻辑、严谨缜密的数学语言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思维[3],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知,为数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小学生以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小学生推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需要小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取关键信息,对问题与条件进行分析,所学知识的再现、解答过程的表述都是数学语言的体现。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进行“说”的训练
(一)通过“听”的过程培养小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
“听”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能力,是语言习得和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听”来使小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由于数学作为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强的学科,要求师生能够准确表述数学语言,一定程度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实质和术语含义[4],以数学语言表述规定对数学概念、性质以及定理进行表述,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一特性,在模仿和倾听教师数学语言准确表达的过程中养成严谨、准确数学语言运用的习惯。
(二)在边说边做过程中进行完整数学语言表达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抽象问题过程中思维会受到不同阻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完整的表述,突破思维方面的阻力。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从整数学习到分数之间思维的跨越,能够理解和表述分数意义,引导小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实物以及图形的基础上,为小学生提供“折、分、剪、涂”这种具体操作的机会,让小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感知。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小蛋糕进行分割演示,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描述“第一刀切成2等份,可以用表示,再将每份切成2等份、4等份”,然后让小学生对提前准备的圆形、长方形分成3等份、5等份等,让小学生边说边进行操作。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等分数,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三)在“说”算理过程实现学生数学语言运用的逻辑性培养
数学学习不仅是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对学生数学方法、数学语言表达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说”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中实现。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简单分数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这道简单的分数加法例题,引导小学生说出“是1个,是3个,1个加3个是4个,就是整个计算过程,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实现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在不断运用数学语言工具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完整、严密的表达出来,促使学生思维程序优化的进程。
(四)为学生数学语言学习创设有趣情境
由于数学概念、符号以及定理等数学语言学习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加上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很难理解数学语言的内涵和价值,甚至部分小学生心理上比较排斥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喜好、身心发展规律等创设多样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环境,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比如在解答小学数学“找规律”这类习题时,教师可以引入“一只小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这类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唤起小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思考“2只小青蛙,…”当小学生沉浸于该活动时,教师进一步提出“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假设有很多只小青蛙,我们称为n只,那么有几条腿,几只眼睛,几张嘴呢,扑通几声条下水呢?”这种问题,让同桌之间交流寻找规律,并以“说”的方式将发现的规律表达出来。这种创设数学语言表达情境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让小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学会应用数学语言。
(五)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学会应用数学语言。比如在学习“一盒彩笔15元,那么2盒多钱呢?”这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以15×2=30(元)这种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让小学生对数学语言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另外,可以围绕“猜年龄”这个游戏激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热情和欲望,比如引入“老师的年龄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几岁呢?”这类生活实际问题,让小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为后期数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改革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而且要求通过“说”的训练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以规范的数学术语进行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等的表述,在运用数学语言这一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数学思维,促使自身数学素养提高。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丰富、展示形式多样等优势,唤起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使数学课堂“说”的训练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J].求知导刊,2020(49):32-33.
[2]冯春霞.重视语言培养,提升思维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J].试题与研究,2019(34):149.
[3]刘斌.重视数学语言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5):30.
[4]曲春贤.重视数学语言培养,增强数学思维能力——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J].文理导航(下旬),201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