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困生”现状及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期   作者:高振华
[导读] 中职学校“学困生”有“学习障碍”和“学业不良”两种类型,

        高振华
        烟台临港工业学校    265600
        【摘要】中职学校“学困生”有“学习障碍”和“学业不良”两种类型,其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为帮助“学困生”成长,学校应培养视野开阔、知识过硬、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改变认识,有的放矢地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增强信心,切实改变他们的“学困”现状。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障碍 现状 对策
        一、“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目前世界上对“学困生描述”的两个主流概念,职业学校“学困生”可以分为“学习障碍”和“学业不良”两种类型。
        (一)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阅读、书写、计算、表达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存在的一种或几种发育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即盲、聋、弱智等导致的学习困难不属于学习障碍的范畴。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下,相反,他们一般智力正常,甚至在中等程度以上;他们只是在注意、记忆、听觉理解、基本阅读理解、书写、运算、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某一能力表现出有显著困难,导致通识教育所能提供的学习辅导没有显著效果。
        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或神经系统损伤或成长环境缺陷等。中职生中,属于学习障碍类型的“学困生”占一定比例。
        (二)学业不良
        学业不良指学生并无前文所述的学习障碍,但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自信心、学习习惯欠佳、未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等。
        中职学校“学困生”大多属于学业不良,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时间走神,行为散漫,对课堂知识兴趣索然等,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困生”现状
        (一)中职“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常见表现
        研究表明,大约5%-10%的中职“学困生”属于学习障碍类型。这部分学生动机、智力水平不低,但在思维、言语、空间能力上较差。学习障碍的常见表现有:
        1.书写障碍
        表现为身体协调能力不良,书写笨拙、幼稚,缺少笔画,做精细动作时会有极大困难。观看职校学生的作业本,至少有一半学生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2.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人数比较多的,占70%以上,且男生多于女生。这类学生语文、英语学习成绩低,听写与拼音困难,朗读时容易增字减字,大段文本材料需要逐字阅读,容易跳字,写作文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差。
        3.数学学习障碍
        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这类学生在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有的写作能力很强,但数学、物理很差;有的在数字运算时总是错误百出等。
        (二)中职“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常见表现
        中职“学困生”中,属于学业不良类型的占较大比例,其中尤以“动力型困难”和“整体型困难”居多。
        1.动力型困难学生
        是指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有一定学习能力,但耐力不足,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他们课堂反应快,但容易走神;遇到感兴趣的问题能够认真听讲,但持续时间不长;做事经常虎头蛇尾,对未来缺乏规划和目标。
        2.整体型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自我评价水平低、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否定评价,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缺乏学习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睡觉、走神,几乎完全放弃了学业。
        三、“学困生”现状的对策探析
        (一)培养良师,拓展视野
        “世有良医,然后杂病得治。”因此,首先要培养教师成为良师,帮助教师提升工作能力,拓宽视野,让教师有能力去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有耐心去采用有效方法予以帮助。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支持教师研究“学困生”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鼓励教师勇于尝试、探索帮助“学困生”成长的途径。
        (二)改变误区,增强认识
        中职学生年龄在14-17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家长的指责、同学的轻视、社会对学生“惟成绩论”的评价等,都会给“学困生”造成压力。在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向上的愿望,但需要别人的认可和鼓励来帮助自己战胜惰性。
        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学习困难归因为“笨”“马虎”“不努力”等,对“学困生”产生厌烦心理;应认识到“学困生”的产生是有一定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的,从情感上理解并接纳这部分学生,用更多的耐心和方法来帮助他们。
        (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教师在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
        针对动力型“学困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缺乏时间观念的学生,可以进行注意力训练和耐力训练。舒尔特方格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注意力的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从1连续写到300,不允许出错,一旦出错就停下来重新开始。这两个游戏每天都可以拿出固定的时间来做,通过反复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度和保持时间。
        对于整体型“学困生”,在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先完成他会的内容等,帮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困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扬长避短,强化优势
        中职学校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说,有自身的优势。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职业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就给学生扬长避短带来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对文化课可以秉承“重熏陶、轻测试”的原则,重兴趣培养、轻定性评价。就好像五音不全的人不必非让他识记乐理知识登台表演,他完全可以跟着优美的歌曲一起哼唱,同样可以享受音乐的快乐;有阅读障碍等学习障碍的孩子也不必非让他苦练读写,课堂上多听听名家朗读,感受一下氛围,同样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允许学生有短板,哪怕是“学完就和没学过一样”,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隐形记忆,通过潜移默化也会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改变“学困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学校大力支持和配合。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学困生”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个体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普博览:《为什么在中国很少听说学习障碍?因为他们统一被认为笨》 2017-10-11
        2.《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与成因》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