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期   作者:王璐
[导读] 教学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

        王璐
        四川省广元中学    628017
        教学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
        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同属于基础教育这一过程,具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衔接和联系。而实际教学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较大的裂缝、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有效解决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就成为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以及中高考的差异,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感觉高中思想政治和初中不大一样,学习时倍感吃力,于是就产生畏惧情绪,进而出现成绩滑坡。
        1.由于政治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把握不准而形成衔接问题。
        总体把握初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全面科学把握好课程标准,就会导致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局面出现。
        2.由于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是思想品德,注重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更深、更广、更系统、逻辑性更强,要求学生具备质疑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明显比初中大,因而教师的教学就有快慢和粗细之分、教学上有一个深广度和节奏的把握问题。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一浅一深”三对矛盾就容易将初高中教学阻隔,难以系统化,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由于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而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思辨、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法上的引领。有许多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也没有参与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不多。与初中课堂相比,由于教材理论性较强、学习内容过多,使得高中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沉闷。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大知识容量和高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又加上了对教师教法的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就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4.由于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从学法上看,初中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而高中则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初中学生不重视政治学科,在学习上存在被动型的特点,平时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这种学习习惯到了高中阶段明显感觉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5.由于初中思品与高中思政在中考和高考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随着命题由知识、能力向素养立意的转向,对学生的能力素养要求比中考高得多。当初中学生到了高中,由于考试内容倍增、知识难度提升、教师教学方式、复习和考试的方向方法要求不同,便会感到力不从心,信心受挫,学习困难。


        二、对策。
        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到初高中思想政治的异同,帮助学生做好高中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工作,这样才能为高中学习开启一个好头,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衔接心理引导:引导学生的心理转变,树立对政治课的学习信心。
        教师要加强高中思政课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认识政治学科的价值,明白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提升人文素养;给学生讲清高中政治的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学教学特点,让学生熟悉初高中政治在教学内容、方法及难度上的差别。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高一新生进行引导(如:上好开学第一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等),让他们熟悉高中学习的规律、掌握高中学习的方法,进而消除学习上的恐惧,树立信心。
        2. 衔接教学内容: 努力钻研教材,做好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明确初高中教材知识交叉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注意取舍,避免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教师是在炒剩饭,并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让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是理性的学科,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初三政治“励志成才报效祖国”与高中政治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等知识交叉重复。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就要保持一个度,初中教师要求学生明白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哲学理论的延伸;而高中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发展观、矛盾分析法,从世界观层面理解人生价值的内容、从方法论层面明确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如何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人生观境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中教师要静下心来看看初中教材,实现政治学科教学的系统性。
        3. 衔接教学方法: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主角,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议题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生成知识。
        4. 衔接学法指导:引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转变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高中学习方式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学习。教师在高一教学初期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引导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预习、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5.衔接教学研究:加强联合教研,整合教学资源。
        要改善教研制度,加强联合教研,拆除初中与高中之间的“围墙”。初中教师要钻研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和政治教材,高中政治教师也要熟悉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和政治教材,相互听课学习;由教研组组长牵头进行初高中六年制的联合备课,全组人员分工协作,整理出初高中政治教材核心教学内容的联系点、衔接点和易混点(比如:初三思想品德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123存在许多教学衔接点);在资源开发上,政治教研大组要培养资源开发意识,提升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建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别的立体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跨年级共享,实现初高中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学生适应性增强等多赢的局面。
        总之,初高中政治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上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更快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