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张渊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冠”疫情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学院为例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冠疫情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其次从因势利导掌握思政教育契机、延伸思政教育工作途径、与时俱进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用心服务强化思想教育效果、剖析思政教育功能、大力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探索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的相关策略,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冠”疫情;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策略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国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教学带来严峻挑战,还给思政课程教学管理的改革提供发展机遇。各所高校均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的思政课程教学,促使学生深层次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切合实际的进行思政教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结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财税学院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各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高度关注新隐形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端正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大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新冠疫情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高校学生是一个具备特殊性的群体,其思想相对活跃、思维相对敏捷,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可是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在面对疫情突发事件时,会生成心理层面与思想层面的不适应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挑战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观疫情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状态。大学生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阶段,自身的思想尚未成熟,具备的社会经验相对少一些,会受到多样化社会因素的影响,面对疫情形势总会产生惶恐不安与盲目悲观的状态。并且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据的比重比较大,特殊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学生具备较强的个性与成长。诸多学生缺少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甚至发展为不安全因素的受害者。并且大学生没有透彻的掌握社会生活经验,对民情和国情等实际情况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在疫情面前会出现错误的理论误导,生成不切实际的想法【1】。除此之外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满着整个网络,大学生十分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为和谐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因素。
(二)新冠疫情影响着大学生实际生活。新冠疫情存在的传播性与危害性是十分显著的,造成相关区域封城与封闭管理、工厂停业与企业停产,学校停课等结果。大学生深受其害,自身的生活学习秩序受到影响,延期开学的计划扰乱了学习时间,促使出国留学与求职就业的现状充满变数,居家隔离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一些学生家庭收入来源受到阻碍【2】,此种状况之下,学生会出现思想不稳定的现象,遇到爆发点增加群体性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三)新疫情影响着思政教育方法。和以往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对比,新冠疫情深刻的对思政教育方法带来挑战,首先是时间层面的特殊性,疫情爆发在寒假阶段,基本上所有的高校学生均滞留在家,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学生课业学习受到影响;其次是空间层面的特殊性,疫情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要求学生居家隔离,学生不可返回学校上课,也不能参与实习与实践机会,这样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层面,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怎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管理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3】。
二、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探索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因势利导掌握思政教育契机。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淡化理论关联实际教学气氛的营造。真正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只是要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还要关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学生思想以及行为加以规范。新冠疫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并且给思政教学营造真实的教育场景【4】。学生容易受到环境气氛的影响,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掌握思政教育契机,将疫情防控的战略与方针和理论教学关联起来,确保青年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强化思政理论知识的感知与认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针对多信息渠道宣传防疫知识,不只是可以通过公众号宣传,即应用公众号平台向学生正面宣传国家防治疫情的政策与举措、疫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方法,保持高频度的推送节奏,截止目前财税学院公众号发表疫情宣传推送24篇;还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宣传,老师、班委通过家长群、学生微信群、QQ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教育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科学理性应对疫情,引导学生服从防控大局,倡议学生合理安排假期、做好学习规划【5】。同时,学校十分牵挂着每一位校友健康和安全,通过校友微信群向广大校友温馨提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注意事项。
(二)延伸思政教育工作途径。新冠疫情对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显著挑战,尤其是教育途径转变,教师要全方位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围绕网络心理咨询教学途径、就业指导教学途径,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提高教育针对性。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自身的学习与社交等多个方面均需要网络的支撑,教师应实效化的创建思政教育网络阵地,以互联网的思维引领学生认真学习也和正面应对舆论,关注就业指导工作的落实,强化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组织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网络文化作品,一同为抗击疫情传递正能量,全方位借助线上线下的信息交流途径,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深入的挖掘担当精神与奉献精神内涵,实现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目的【6】。鼓励学生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开展实践观察活动,在实践期间系统化引导学生挖掘抗议故事,坚定抗议信心。
(三)与时俱进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出于疫情防控的特殊环境,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丰富思政内容。组织学生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精髓和理想信念教育精髓,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建设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有理论层面走向自觉行动层面。对于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求职压力,教师用动态的掌握学生生理情绪变化,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增强学生抗击疫情的信心。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得学生意识到勇于担当和勇于作为的精神,把爱国情转变为爱国行。
比如在元宵佳节,院校组织财税党员们通过画漫画,做海报,写标语等等丰富的形式,向白衣天使致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增加了院校同学的抗疫热情与浓浓的爱国情怀。
还可以举办“520特别活动”,即《爱在心口“易”开》:爱家人,爱家人为我们做的离家千里时,最为想念的千家千味却又很普通的家常菜,爱家人对于我们塑造起的坚强,爱家人让我们有灯火可亲的感觉;爱朋友,爱与朋友分享喜怒哀乐与碎碎念的日子,爱与朋友一起吐槽糗事和小八卦的时间,爱朋友在我们伤心难过时给我们的拥抱,爱朋友在我们失望无助时给我们的陪伴,爱朋友在我们取得成功时的真诚祝福,爱朋友为我们的挺身而出,爱朋友对我们的死心塌地;爱恋人,爱初见时的心动,爱初识的甜蜜,爱相识的欣赏,爱熟识后的接纳,爱平淡后的相守,爱困境中的扶持,爱流年里的不弃,爱恋人给我们的惊喜浪漫,爱恋人给我们的山盟海誓,爱恋人给我们的成长与进步。爱在心口“易”开,用语言和图片来向大家展现我们的爱!由此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赋予思政教学更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7】。除此之外,思政教育内容包含诸多层面,如安全内容、生命内容、感恩内容与规则内容等,思政教师应保证在实践中统筹有序与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的提高大学生时政教育质量。
(四)用心服务强化思想教育效果。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由于新冠疫情给青年学生带来了现实困难,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思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时给学生关怀与安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工作。
强化对学生进行课余指导,鼓励学生及时和专业教师沟通,教师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贯彻“离校不离学、听课不停学”的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政工作,尤其是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关注疫情区域和由于疫情防控导致家庭贫苦的学生生活情况,对于相关学生进行生活补助,执行长期帮扶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创业,依托网络的力量发布就业信息、手续办理信息,以微信平台和就业信息网等工具进行网络招聘,号召相关教师完成就业指导,减小疫情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8】。关注大学生心理疏导,开展抗击疫情心理疏导热线,及时对学生存在的困惑进行解决,普及健康成长知识,推送和心理相关的科普文章,使得大学生人群疫情免疫力得以提高。
(五)剖析思政教育功能。新冠疫情的爆发不只是对原有社会秩序产生影响,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民众生活的信心。此种信心一方面是指政府能否迅速地管理局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是个体能否在整个疫情挑战下平安的度过。换言之普通民众的信息影响着新冠疫情的处理效率,大学生这一类特殊的群体表现更是至关重要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剖析疫情事件的产生原因,处理事件时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间断的加深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学生团结思想,调动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抗击疫情的积极性。教师全方位凸显大学生群体的引领作用,继而强化社会公众信心,妥善的处理疫情事件。教师挖掘疫情事件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的受到民族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延伸思政教育的空间与领域。
(六)大力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即通过网络得到资料、查阅信息和购物交友,网络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可是现有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差异较大,不只是关联着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还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9】。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质教育,转变大学生错误的网络认知,是推动思想教育工作与管理的迫切任务。疫情爆发之后,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络显然作为抗议斗争的第二个主战场,大学生具备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应该被教师重点指导。
学生思想状况与社会舆论极其复杂,社会经验匮乏导致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影响,时常做出网络失范行为,因此,高校要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和专题教学,结合思政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资源,预警学生容易做出的失范行为,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体现思政课思想引领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除此之外,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含网络的技能竞赛、文化比赛等,让学生厘清虚拟网络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明确上网目标,科学安排上网时间,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不断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免不良网络信息侵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各所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全方位凸显思政教育的优势,坚定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思政教育教学与管理落实。
【参考文献】
【1】刘智强, 戴丽勤.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载体——抖音App[J]. 鄂州大学学报, 2020(5).
【2】王震. 基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开发研究[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20, No.530(10):39-41.
【3】洪晓畅, 李鲁静.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 000(004):64-68.
【4】陈丹.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载体 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687(05):28-29.
【5】倪菲, 崔家鹏, 于睿,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学英语"课程思政"网络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018(005):201-203.
【6】陈永秀. 自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策略——以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教育为例[J]. 萍乡学院学报, 2020(1):18-22.
【7】汤阳、郝思岚、王亚飞、程嘉轩、苌安、刘伟超、刘冬杪、赵建磊. 新冠疫情防控阶段中医药院校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中医教育, 2020, v.39;No.223(06):9-12.
【8】None. 深入挖掘战疫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6):124-124.
【9】何海龙, 董小璐, 王进鑫,等. 在本科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 水土保持, 2020, 8(4):7.
课题项目类别:院级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改革专项项目 (编号:2021JK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