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期   作者:张菁菁
[导读] 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切身实际的保护环境
        张菁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二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842000

        【摘要】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切身实际的保护环境,还要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随着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类环境问题不断涌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涉及多个领域的教学,如人口,生物资源与环境相关的内容。作为高中学科中和环境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是生物教学课程目标之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环保观念,提高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进行有效教学。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的渗透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物;环境教学;渗透探究;策略
        
        关于环境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环保认识,并对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进行肯定。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其中最主要的投入就是在高中的生物课堂上及时的开展环境教育。
一、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的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关于生物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了解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在人口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着重跟学生们探讨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环境带去了什么改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还可以在环境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保护环境。因此,在生物教学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
(一)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
        课堂中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生物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输出保护环境的概念,让学生自觉的形成保护环境意识和关注环境保护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在生活之中自觉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的各项技能培养和发展个性创造提供良好条件。特别是在高中期间的教学之中,正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环境意识也是思想道德要求之一,因此,高中生物教学终身的环境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让学生树立保护意识,在生活之中,切实的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提升自身的素质,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二)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污染和破坏。人类的生存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开发与利用环境的同时,许多人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就产生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损害。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想真正的达到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与保护自然并行,就必须让公民的心中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标杆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仅要有保护环境的概念,同时也要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身体力行的进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三)环境教育是基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的教育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牺牲一些地区的环境为代价的。

虽然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如何治理好环境问题仍然待解决,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的自激能力限制,工业污染的治理困难重重,环境治理过的地方又出现污染,真正的生活污染明显增加,垃圾分类的困难程度增加,不少地区的土质水质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沙漠化情况严重。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目前仍在面对的环境相关难题。早在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新序幕。在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好环保基本国策,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2]。
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结合教材,强化环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顺应要求,加强对教材的解与分析,不断挖掘教材之中蕴含着环境教育知识。学习和教材之中的环境教育知识,正确多方面的解读教材。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升自身修养,不断地对身边的环境和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发现环境问题与生物教学的相关点,因此展开教学。我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联系其光合作用的产生原因和结果,与现实生活中的臭氧层破坏相结合。还可以结合污染气体排放的危害性,让同学们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节能减排。通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完成了生物教学任务,而且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后期保护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环境教育,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的利用教育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学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人类乱砍滥伐、严重的白色污染、工厂乱排放污水等一系列的反面教材向学生呈现,使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启发引导学生自觉保护环境。这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使其明确生物学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的融入到生物学习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物的相关教育。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之说,更加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世界的发展。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栽树活动,美人在一块小土地上种下一颗树苗,种下希望的种子,等待来年树苗的成长。让同学们通过实际动手栽树,这个过程体会到生命成长的意义,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3]。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绿色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需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现健. 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J]. 考试周刊,2013.13(04)05-11
[2]郑思平.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03)06-13
[3]温桂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1(03)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