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吕琳
[导读]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吕琳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三幼儿园   710001
                                                         
        【摘要】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创造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呢?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呢?
        关键词:创设混龄区域  有效指导
           (一)创设什么区域
        活动最常见的有图书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建构区等,但这些区域受教室场地和幼儿年龄的限制,往往开展的并不理想。在小班的时候我们就开设了“聊咋了”主题餐厅。专营陕西各种特色美食,特别是具有当地特色的面食。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陕北羊肉面、还有字典里都找不到的那个字(biangbiang)面。还做了精美的食谱。但我们就没考虑到,这对刚刚入园的小班小朋友是根本达不到的,我们意识到了,立刻做了调整。
        图书区应该设置到自然光线强的地方。而且远离特别嘈杂的区(如建构区、表演区)。图书区应该注意孩子在看书时,坐姿。可以提供靠垫,让幼儿在舒服的环境下看书。可以提供幼儿自制修补图书的材料。可以设置借书卡,让幼儿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还可以自制小书。幼儿自己设计,选取材料,通过合作完成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书。
         植物角幼儿自己种植洋葱、豆芽、青菜等。正因为是自己种的,幼儿才会更加细心的照料,生怕自己的植物枯萎死亡。每天都会给自己的植物浇适当的水,都会关心自己的小花的生长情况,那么没照料好的植物就只能进死亡角了,让幼儿知道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照料不好也是会死亡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负责任。还可以养一些小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创设区域应遵循的原则
        1.材料的投放要围绕主题开展。
        材料的投放要围绕主题目标。例如:在可爱的家乡这一主题。教师在语言区可投放家乡的方言,在美术区投放制作兵马俑的各种材料。例如:用盒子做的兵马俑、用泡泡泥做的兵马俑、用纸刻的兵马俑等。在建构区,可以提供钟楼、大雁塔的图片。在音乐区可以让幼儿欣赏秦腔。在生活区,可以制作陕西的各种美食: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等。
        2.要及时调整区域的环境布置和材料的更换
        围绕主题适时调整环境的创设,幼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喜欢新鲜事物,更具幼儿这一年龄特点,教师经常根据需要调整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更新,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材料围绕主题目标,为主题目标服务。
        3.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满足幼儿个体化学习的需要。
        越小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差异就越大。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创设区域时应该考虑到每一位幼儿,特别是发展比较慢的幼儿。是每一位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4.投放材料要环保利用废旧材料,幼儿可以参与制作
        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幼儿利用废旧材料随意组合,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物品。例如:在建构区,我们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大小不同的纸盒子,还提供了喝完的旺仔牛奶罐,幼儿可以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搭高楼和大桥等,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娃娃家里,甜甜小朋友扮演妈妈用纸箱给她的家添置了家具,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


        5.要制定每个区域的规则
        首先人数要限制,其次提醒幼儿在使用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最后活动结束时,要将活动材料归位。规则图文并茂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从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开展区域活动对孩子来说重要性。那么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支持着呢?过去,幼儿在区域里,往往无目的性,我们俗称的“瞎玩”。那么就失去了开展区域的意义。在“益智区”我们看见潘子欣小朋友拿着拼图纸棒在那当抢用。我们也不能说孩子这样做不对,但是每天他都用这个当抢玩,就失去了这个活动原有的目的了。我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男孩子都喜欢玩抢。其次,他把这个演变成抢,说明他有创造力。那么我们就认为他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观里,循规蹈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是听话的孩子。
        有一天我们将孩子们跳跃的颜色这节活动的作品展示出去,家长就欣赏不了,这画的是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声,我们只能说家长的理念还不够新,对孩子的限制太多。只要看结果,而不看中过程。
        我们班有一名叫小雨的小姑娘,每天都会进美工区。这是因为他很喜欢画画,这是她的兴趣。她是一个好静的小女孩,有时专心画起来,坐在哪半天都不动一下。妈妈也反映孩子的兴趣太单一。于是,我们就先从她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给她介绍多种美工材料,让她可以画水粉画、刮画、或者把绘画和手工相结合,这样就不会每天只用水彩笔画画了。这样孩子看似虽然每天都在美工区,但每天的内容不一样,对孩子来说有挑战,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的调整更换材料。利用多领域的材料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针对不同的孩子应该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小超拼图拼不好,我就拿来了一个8块的拼图,先拼好了两块,并交给他,他没几下,就拼好了。于是,我又选了16块的让她挑战,虽然时间有点长,可是这次完全不需要帮助就拼成功了,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成功了,他获得了肯定和满足。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开始小超就一直拼难的,那他很难拼好,这往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也许他就会放弃,孩子也无法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高度不能太高,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到。才是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分级。最简单的可以为1星,稍难的为2颗星,最难的3颗星。
         教师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要给与适时的引导。什么时候该介入,介入的时机很重要。与其牵着孩子走,倒不如让他独自站立。介入的太早往往会干预孩子自己最初的想法。介入的太多,结果老师留下的痕迹过多。在孩子遇到矛盾和遇到困难时、马上要放弃的时候就要老师的介入。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做记录后进行分析,幼儿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改进、反思。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干预,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教师要学会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总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不能体现高控,只是一个观察者,有效地指导会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刘艳.区域化学习活动———幼儿学习的新形式.江苏江阴 .山东教育 .2002年10月下旬
        [2] 徐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评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3] 王微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是创设与活动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3.1
        [4] 王海英.儿童视野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年1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