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研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顾帅云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专业培养,
        顾帅云
        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200443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专业培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对基础能力以及头脑思维的发育成长。所以针对当前教学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算法和算理的有效结合,积极贯彻落实科学计算教学理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算理内容,在具备算理基础上探索出算法规律,及时总结才能在后续的计算过程中灵活简便的计算。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理算法;有效结合
        一、引言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运算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运算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关注学生本身对计算方法的总结能力,注重是否可以完整理解算法和算理结合的具体法则。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运算能力稳步提升,掌握更多计算规律。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本身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才能有更加准确的计算率,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素养难以匹配当前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接触计算教学内容初期过于重视对公式以及运算道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枯燥难懂的公式缺乏正确理解和记忆方式,难以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灵活的计算法则。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范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算理和算法内容缺乏深入探索的心态,计算能力无法快速提升,学生本身掌握的方法效率过低也会影响学生在计算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策略
        (一)设立教学层次,强化学生理解
        算法主要是计算方法,需要学生将自身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简化,添加规定化步骤之后形成具体的计算法则,算理则是指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道理,需要学生再具体计算过程中具备有规律科研的思维方式,对问题有更加清晰的思考过程[1]。
        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运算能力,对具体的运算感兴趣才能保证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掌握更多有效计算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算理算法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促使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找到计算教学的关键性问题[2]。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加法的过程中列举“327+51”这道题,利用数的组成对其进行计算,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具备更加清晰的思考方式,对每一个数字的数位先进行分析,327百位是3,十位是2,个位是7;51十位是5,个位是1。对应数位相加之后可以得出378的结果。学生的思考过程较为清晰简洁,教师可以以此题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思考规律,类似于只有对应数位才能相加减,或者根据计算过程中的竖式可以分析出数字需要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列等诸多对算理的理解内容都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知识讲解,根据具体计算法则对算式进行验证。即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加,超过十项向前进一位[3]。
        延伸教学主要体现的是算法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也会对计算方法和道理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学生具备更加正确的思维方式,经过不断练习更容易总结出快速计算法则,提升计算效率。


        (二)引用经典案例,帮助学生消化
        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大量案例为学生演示不同算法和算理的结合实际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更多经典案例,帮助学生尽快消化教师所讲内容,缩短学生课后作业时间,保持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9加几”这一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材特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应用,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引用帮助学生在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以户外野餐场景为例,对学生分饮料的要求进行阐述,应用小棒代表饮料,户外野餐过程中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同,九人一组、五人一组、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等多种组合形式,每名学生都分到了饮料,要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从“9加几”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不同小组的人数,练习“9加几”的法则运算。快速计算9从1加到9的运算结果。情景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烈的生活应用概念,对计算教学中蕴含的算理内容有更深刻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对算法和算理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讲解,保证班级内浓厚的学习氛围。
        经典案例给予学生更加宽阔的探索空间,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数数、摆小棒、珠心算以及画图等方式可以对算法有更加多元化的理解,保证算理算法有效结合教学方法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三)结合教学反馈,确保精准教学
        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融合教学反馈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具备更高的学习热情,逐渐积累学习自信心。教学反馈本身是师生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在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则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进行高层次的互动讨论,对算理算法有效结合的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并且在学生反馈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检验,确保教学反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环保植树为主题,设立情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每人每隔六米种一棵树,且一人只能种一棵树,整个年级一共219名学生参与,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列出219÷6的算式,但独立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诸多问题,类似于从哪一位开始除起、商应该写在哪等诸多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中段反馈的主要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顺序,对36除6这一简单算式进行回顾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三位数除一位数的具体法则。学生在反馈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会有更强的观察欲望,对商和被除数的位置进行深入探索,直到可以应用迁移转化的规律解决反馈中的问题。
        教学反馈是教师进行计算教学中对算理和算法进行有效结合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重要环节之一,重视学生反馈才能进行精准教学,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算理和算法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除了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熟记原则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全新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对计算的全过程进行理解,由算理切入,逐渐掌握算法规律,探究出合适的计算方法,具备全新的运算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适时进行信息反馈,积累更多教学信息和经验,为提高计算教学质量和效率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钱舟.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3):146-147.
[2] 徐昕.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18):1-1.
[3] 杨霞.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6):116-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