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的新现象及教育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卢德
[导读] 德育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软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青春期

        卢德
        湛江市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 524084

        摘要:德育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软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青春期,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们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网络时代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平时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时,将“网络”与“德育”两者结合起来,为德育教学开辟新出入。
关键词:网络;初中德育;教育方法
        网络时代不仅仅对其他行业造成了影响,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德育传教模式,从而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在网络的帮助下,初中德育课堂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添砖加瓦”,变得更加有趣且生动,且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的现状
(一)缺乏初中德育教学实践性
        在当前的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缺乏对于德育教学的实践性[1]。而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初中德育教学的本质是灌输给学生有个大致了解就行了,忽略了学生对其本质的深刻领悟及渗透,在情感上无法共鸣。比如,教师在实际的初中德育工作中,通常都是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实例也不深入讲解,这便会导致学生吸收到的仅仅是理论性的德育东西,缺乏实践性的内容。
(二)使得公德意识薄弱
  在指导学生初中德育工作时,经常会涉及一些跟公德意识有关的内容。比如说尊老爱幼、践行公共卫生、遵守公共法则等。大部分教师都是单一的讲解,并没有结合到初中生的生活实践,导致一部分学生公德意识薄弱,比如说在公共场合乱说脏话、吐痰、不懂得尊老爱幼、乱扔垃圾或破坏公共物品等。
二、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的教育方法分析
        (一)紧跟网络时代,更新德育观念
        目前,初中德育工作的成效微乎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无法对传统的德育灌输方式加以改变[2]。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当紧跟潮流,合理运用网络,改变当前的德育教育现状,变更新的德育观念,从而发挥德育在初中生生活中的作用。第一,营造德育体验环境。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网络下看到真实的生活情况,以及每个情况自己如果处于那个状态该如何去做。第二,给予初中生自由。以开放式的德育教育环境,从网络上搜寻大量德育情境案例,吸引学生对德育感兴趣,从而逐渐转变学生的德育观念,再加以培养他们自身的道德观念和思维。
        (二)紧跟网络时代,建立班级网页
        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为了“立德树人”。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班级网页,开展班级德育文化交流工艺活动。在德育实践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因势利导,从而使得网络道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同,班级网页也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联合建立,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德育工作中。


        例如:教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日常经历,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有关德育的小故事,搜集起来写成趣味德育小故事刊登到班级网页上,用幽默的方式吸引学生们观看,再将德育内容、经典案例融入其中,并且对这些小故事加以点评,让学生也可以在下面评论,久而久之,形成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取得优秀成绩、获得奖杯、为班级争光等学生的美照、帅照晒出来,让学生们增添自身自豪感,助添向好榜样学习的决心。
(三)紧跟网络时代,加强法制教育
  初中生属于青少年阶段,而青少年却恰恰处于最易冲动、自我约束管控能力不强的阶段,对于初中教师来说,也不太好管理。所以,如若法制意识淡薄且学生个性太强,则很容易导致出现“做错事”的现象发生[3]。在当今时代,加强学生们的法制教育对于提升德育工作效率也是必要之一。只有在培养学生道德的基础上,再加以法制教育,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认知,使得学生知法、懂法,让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要懂得拒绝社会不良风气、不公平社会待遇。既知法律又懂得法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因此,在初中德育工作中,适当地利用网络,去给学生们普及一些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去搜集有关法制教育的相关视频、图片、故事等资源。特别是搜集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一些法制节目或频道的网络资源,更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法制知识。像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社会与法等频道,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观看、体验。之后再让学生独自思考或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看法,并打造在线说法的网络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在线说法的网络平台可以运用班班通这类设备,将“今日说法”带入到德育教学工作中,搬到班会课中,在班会课开始之时,播放这熟悉的“今日说法”开场音乐,由班长做“领头羊”,以主持人的身份来开场,将说法案例搬到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几个学生表演出模拟的情境,之后再以访谈节目的形式让学生现身说法,谈一谈在刚才的情境中,有哪些违法行为,而作为青少年又应当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紧跟网络时代,科学合理地将德育教育和互联网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开拓德育资源,将学生听烦听厌的“陈词滥调”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将其中的道理转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德育教育方法具有时代鲜明感,也更被当今时代的学生所接受,从而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丫. 网络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分析[J]. 下一代, 2019, 000(001):P.1-1.
        [2]古玉飞. 网络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5):P.33-33.
        [3]锦和 钟.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 3(8):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