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亚莉
新绛县古交中心校龙泉学校, 山西 运城 0431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教学实践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教师构建更加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因此,本文有效地研究趣味性音乐教学过程,分析了音乐教学现状,希望结合实践研究,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学习水平。
关键词:趣味教学;音乐教育;应用
1 小学音乐教育应用趣味教学的意义
1.1 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比较贪玩的阶段,传统的课堂教育略显枯燥,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听讲注意力,从而不能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趣味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严肃,氛围比较轻松,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就能够学习到音乐知识,能够使学生全程集中注意力参与进来,对活动充满兴趣,从而能够积极地接触音乐。
1.2 发散小学生的思维
趣味教学是通过媒体、游戏、比赛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境发散思维,对音乐产生新奇的想法。这种创新思维可能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或注意,使音乐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2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进而更好地构造健康的人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游戏兴趣较大,通过游戏展开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因此将音乐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科学地开展趣味性教学实践研究。
2.1 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福贝尔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具备“好玩”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展开思考,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游戏展开相关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相关学习内容,最终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在动物园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动物的特征后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应当准备一系列的动物头饰,如小猫、小狗、狮子、老虎、鸭子等,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佩戴上这些动物头饰并模仿相应动物的叫声,其他学生则需要对这一小组的同学的表现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就是小组的同学对于动物的叫声的模仿相似程度,越像分数越高。最后教师需要将全部小组的分数进行汇总,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作为本次课堂的优秀小组,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进而更好地融入到相关的音乐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2 重视音乐的实践性特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会采用教师演唱学生模仿的方式展开教学,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音乐教学需要提升对于学生实践的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中,应当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展开创造,引导学生积极地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世界,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森林的故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的音乐与画面的适配性展开讨论。例如舒缓的音乐应该配上在森林漫步的情境;植被遭到破坏,小动物失去家园则应当配上高亢激昂的音乐;小树苗成长时应当配上欢乐的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展开思考,之后再设计相应的情景剧进行表演,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背后可能出现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中展开实践,提升自身理解程度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造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2.3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而全方面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而提升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更为快乐地展开学习。
例如,在进行《春天来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歌曲相匹配的画面,如春雨落下、小草发芽、花朵悄然绽放、蜜蜂和蝴蝶围绕着花朵飞舞的场面等,通过观察多媒体设备播放的相关图片,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这一情景当中,此时,教师再进行关于春天的相关歌曲的教学,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提升自身对于歌曲的认知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相应的音乐学习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认知,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对于歌曲蕴含的内容的理解程度。
2.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脱离生活展开教学无法触及教学内容的根本含义,音乐教学具备着充足的情感和艺术性质,对于学生的要求程度较高。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情感展开学习,才能够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蕴含在音乐背后的丰富内涵。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到的内容和自身的阅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感,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展开。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熟悉程度较高,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相应的情感。教师应当根据这一情况,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初,大多数学生都会停留在课间玩耍的状态,无法集中自身注意力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播放一些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测自己播放的到底是哪一种小动物发出的叫声。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具体来看,教师在进行《滴答滴答》这首曲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根据自身的想象描述自己认为的春天,带动学生对于春天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春天这一教学情境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 小学音乐教育应用趣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意遵循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趣味教学会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帮助教学,应注意活动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保证趣味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活动中包含的教学内容要容易理解,让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学习到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教学活动应注意既不失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让学生以玩的形式获取音乐知识,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培养音乐才能打下基础。
3.2 趣味教学活动应与音乐教育目标一致
趣味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音乐教学目标应贯穿于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到音乐相关知识是趣味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组织趣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而是要起到引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与音乐联系到一起,不能忘记学习音乐的主线任务。
4 结论
总之,在趣味性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能力,要科学地开展趣味性教学方法研究,这样能够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通过以上分析,笔者从多方面对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进一步实践阐述,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翠.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05.
[2]翟均俶.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13):221,226.
[3] 赵祖英.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6,36(1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