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资源在 “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价值、问题与对策——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姚秋莉
[导读]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

        姚秋莉
        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广东广州511300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本文以依托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为例,探究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价值、问题与对策,以期形成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乡土地理资源   地理实践力  价值、问题与对策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之一,是其他三个素养的综合体现,又是理论和实际的粘合,也备受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和热议。新课标四条基本理念中有两条提到“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一是让学生感受家园、国家和世界变化,增强对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并要求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可见,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关注乡土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这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创新,更是落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农村高中学校开展状况不够理想。本文立足地理课堂教学,融合本区乡土地理资源,对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 “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价值、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和思考。
        一、价值
        乡土地理即本乡本土的地理,它是指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提出的地理问题也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具体的、生动的、不必借助太多的媒体和形象化手段就能把地理环境和真实世界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因而,它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更能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加深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下将从乡土地理资源、学生、教师、课堂四个层面简要叙述。
        (一)乡土地理资源——提供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地理课程
        乡土地理能为开展地理实践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增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部,北回归线经过增城北部,是个历史悠久,拥有丰富自然乡土地理资源(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植被等)和人文乡土地理资源(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的乡县。相对城市的高中学校,我区的农村高中学校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地理实践力只有在地理实践中才能练就,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2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设计“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家乡典型的地质地貌观察”、“增江河水文特征观测”、 “家乡典型植被与土壤观察 ” 、“外来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城市化给家乡带来影响调查 ” 、“家乡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考查” 、“ 分析增城荔枝生产的区位条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等多个与乡土地理有关的问题研究,通过开展实地观察与测量、模拟实验、地理问题调查研究、地理问题考察研究等地理实践活动,能有效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课本所学的知识,提升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补充,能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其在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二)学生--研学结合,提升地理实践力
        “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地理事物与地理规律的认知要经过实践环节才能得以落实,地理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在实践中实现”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根据教学的内容的需要,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研究。在课堂教学当中,将地理知识的教学和学生问题研究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融合,通过研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课本的知识,而且通过深入社会实践、深入大自然,还能提升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最后,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地理模拟实验、调查研究、观察测量等地理实践活动还需要学生们组成研究团队,合理分工,队员间合作,共同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完成,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又给发展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锤炼意志品质,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三)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有了真实的地理情境
        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实践力得以测评与落实的载体,适当开展野外自然考察与社会实践调查形式的研学活动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最好途径。乡土地理因其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故能为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真实的素材和教学情境,支撑教师在教授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落实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落实问题研究,指导学生按照课程进度完成问题研究内容,使学生体验、感悟地理学科的价值,实现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目的。
(四)课堂--拓展了课堂的时空限制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知地识象、析因明理,因此,地理课堂更加要和社会和大自然密切联系。

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能使地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开展“增江河水文特征观测” 实践活动使地理课堂拓展到了增江河岸--学生们正在观察、测量;开展“家乡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调查” 实践活动使地理课堂拓展到了增城区中新镇坎贝古村落--学生正在考查古村落的发展历史、文化价值,并找访村民和村委了解及其保护措施;开展“分析增城荔枝生产的区位条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实践活动使地理课堂拓展到了叔叔的荔枝园--学生正在了解荔枝在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目前荔枝园经营面临的困难提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在课堂教学当中,将地理知识的讲授与乡土地理资源有机融合,使得课堂教学的时空也得到拓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升,地理实践力得到了培养,随之而来的是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至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区农村高中学校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过对我区一线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和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乡土地理资源实践开发有待加强。
        一线地理教师对本区乡土地理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教育意义和价值等方面了解的程度不够,因而甚少撰写关于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文献,对如何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更是模糊不清。
(二)缺少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基地。
        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建设实践基地的高中学校屈指可数,大部分学校未能积极挂牌设立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基地。缺少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就变得空洞、泛泛而谈。
(三)安全因素影响地理实践力培养。
        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每个学校教师领导、每个家长心中的一把剑,乡土地理实践活动需要到户外开展,而高中生的自救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同时高中生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比较大,自主和自律性不强,学校、家长担心意外的发生,所以学校、家长对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配合度不高。
(四)现实考试评价体系制约地理实践力培养。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升学率、分数依然是学校、家长和学生眼中的焦点,因此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被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课程的事情。现实考试评价制度制约着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制约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五)高中生的意志品质培养欠缺。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00后”的独生子女,心理承压和抗挫能力很弱,遇到困难,因为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很容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废。他们对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虽然很感兴趣,但一想到顶着太阳、淋着雨在户外进行实地的观察与测量、调查和考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大大打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借身体不适请假逃离,这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三、对策
        针对目前我区农村高中学校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存在的上述问题,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措施进行解决:
(一)加强乡土地理资源的实践开发。
        组织一线地理教师通过开展实地考察、访谈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气象局等)深入、全面了解目前我区乡土地理资源在数量、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教育意义和价值等方面情况,提高地理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的认知水平,提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驾驭能力,充分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势,用好乡土地理资源。    
(二) 农村高中学校加强乡土地理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要与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设立主题多样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地理环境之中进行实地观察与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观察地理各个组成要素,运用综合分析思维和尺度思想,结合人地协调观念处理解决地理问题,锻炼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本领,全面的促进学生各项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三)制定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相关的评价体系。
        以诊断、促进、发展为理念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由于少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缺失,教师很难对学生参与户外地理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教师也不易对户外地理实践活动的指导情况作出客观的反馈,进而不利于户外地理实践活动的良性开展。建议组织地理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研制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完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
(四)加强高中生的意志品质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培养和锻炼,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努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老师可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的、激发学生产生实现目标的强烈责任感和调动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等途径,加强高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结语:乡土地理资源以其直观的、真实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地理情境,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更为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通过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拓展了地理课堂,加深了学生对乡土地理环境的体验和感受,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冀宁.基于乡土地理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5):39—41.
[3] 劉辛田.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透析——第三届国际地理奥赛引发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3(1).
[4]陆芷茗.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及素养培养的路径——以南京一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例[J].地理教学,2015(24).
[5]余春燕.利用“课题” 研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J] 地理教育,2015(11)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