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科伟
浙江省宁波市五乡中学 315111
【摘要】抗疫时期,大批线上平台应用而生,触及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本文以“甬上云校”平台为依托,以“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导,探索有效实施:课前预设学习任务突出针对性,课中选看学习内容凸显灵活性,课后落实学业辅导体现完整性。挖掘三大优势: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推进教学模式深度革新。针对三大问题,提出建议:持续研发高质量课程;提升平台交互性;教学模式迭代。
【关键词】甬上云校;教学模式;双线混合式;英语网络教学
一、引言
线上教学是2000年左右的新兴教育形态,其中,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下简称“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成为革新高等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力量。慕课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进“互联网+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助推高校混合式教学和社会人员的终身学习。“课”如其名,慕课具有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和在线(Online)三大元属性。大规模在线开放性(Open)、教学完整性(Integrity)、在线服务性(Service)、教学重构性(Reconstruction)是慕课区别其他网络课程的显著特征(张策等,2018)。自2012年引进中国以来,慕课不仅丰富了优质教学资源,而且锻造了全新的教学流程、改造了教与学关系,更主要的是引发了教育教学形态的创新发展,引发了全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徐晓飞等,2015),被寄予厚望。
随着慕课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类似的网络在线课程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指日可待。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期间,线上教学和学习成了中小学师生的首选,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这一进程。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再是一个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如何推进的问题、如何优化的问题(程晓堂,2018)。鉴于此,在特殊时期,笔者依托宁波市“甬上云校”在线教育平台,实施“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
(一)线上学习资源选定
“甬上云校”是宁波市教育在“空中课堂”的基础上推出的网络学习新品牌。资源不再仅限于电脑端观看,还支持电视、移动设备多终端查看,并通过推送、点播、直播等方式,各个终端通过二维码实现有机联动。作为宁波智慧教育互联网学校,2016年7月,它便开设了“名师直播间”,特邀名师当主播,在线授课,实时解惑。直播后又转“点播”,长期保留在平台,供学生反复回看。在防疫抗议期间,“甬上云校”又推出了超过千节的基础教育各学科、公共卫生等系列相关课程,让广大学生宅家也能接受优质辅导,有效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促进名师名校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笔者选定“甬上云校”高中英语系列线上课程主要基于二个考量:一是专题系列课程质量高。课程由宁波市教育局部署,由教研室组织全市名师,集中力量开发,系统性强,延续性好。高度符合笔者所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部署的选课标准。本土名师最了解本土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提前发布的每周学习任务单可知,课程学情分析精准,课堂主题聚焦,教学内容适切。
二是自主教学条件不充分。最主要表现在设备和软件使用不熟练。包括智能手机、电脑、数位手写板、iPad等在内的教学终端以及钉钉、腾讯课堂和各大直播平台虽然丰富,但是学习新鲜事物,从熟悉到熟练耗时相对较久。笔者参与了“甬上云校”部分课程的录制,回顾历程,从学情分析、选定主题、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撰写讲稿大纲、录制到最终提交课程,保守估计至少投入了原本线下教学的3倍时间,尤以讲稿大纲撰写和录制课程环节最耗时。为了确保录制课(课件与话语)内容高质量有效输出,讲稿大纲是必要的有效保障,同时,课程录制对环境要求极高,需要绝对安静,笔者选择晚上十点以后开始录制,一节课录完往往已是凌晨,随后的剪辑、降噪、压制等环节仍需花上大量的时间。有一次,某节课已经录完,但笔者在降噪时保存时误操作选择成了mp3格式,导致课程画面消失,不得不重新录制。常规的直播课虽然不必像录播课这般精致,但要达成既定的教学效果,基本教学环节时长是固定的,倘若每日连续自主直播,将远远超出线下教学的时长,那么,教学反馈根本无从实施,教学效果定会大打折扣。
(二)“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念提出
为有效防疫抗疫,学校部署了整体教育教学方案,即以“甬上云校”优质资源为主课程,以班级QQ群为主阵地,以各年级段为主单位施教。值得说明的是,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2021届发布的《线上教学补充说明》提出了如下四点要求:
1.根据学科特点与教学进度,学科组确定“甬上云校”的课程是否适合我校学生。可以通过课程主题及听课感受确定(可以随时调整),如果不合适,请重新规划教学内容并提供学习资源给学生,请将结果反馈在学科组长QQ群。
2.结合“甬上云校”等资源,学科组协助学生共同制定好特殊环境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安排表,提供一份《学科学习指导意见》给学生,并上传至学科组长QQ群备份。《学科学习指导意见》包括但不仅限于:①有适量的每日学习任务,以培养“学业规划能力”为核心(有方向,能落地);②有适时有效的反馈措施,以培养“反思修正能力”为重点(同伴互助,师生共筑);③有适当拓展的学科资料,以培养“自主拓展能力”为方向(让学生自主、自觉、自我提升)。
3.确保所有任课教师在线到位。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家长群,借助微信、QQ等途径安排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任课教师应同步参与直播听课,配合主讲教师指导好本班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做好作业批阅、线上测评等工作。
4.确保“在线答疑”的质量。教师要及时布置学习任务,适时公布答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对重难点的题目制作“小微课”进行在线讲解,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线一对一进行辅导。作业一律网络布置,不得要求学生或学生家长外出打印。
鉴于此,本文提出 “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提炼了教学环节的两大关键线索,即教学路径:online lecturing plus online tutoring,也就是以网络为依托,系列课程观摩叠加课后针对辅导,双线并行,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新学期各项教学目标如期实现。其逻辑关系详见图1。
.png)
图1
三、“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张策等(2018)通过对比慕课与其他网络课程的多个属性,得出了达成线上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一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保证。教学过程是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成效。二是严格的教学组织是关键。教师在线进行教学组织和统筹活动,配合着线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促使教学一体化。三是必要的线上互动是要求。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参与,注重如何开展学习指导和问题研讨。
不难发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一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直面英语课程改革课程实施中的首要挑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梅德明、王蔷,2018)。因此,为了最大化“双线混合式”教学成效,笔者紧扣以上三条规律,对课前、课中与课后等环节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
(一)课前预设学习任务,突出针对性
教师引导,学生在点播“甬上云校”系列课程前,提前预知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的认知图式,明确学习重点,知晓学习路径,预设学习效果,针对性学好新知识。
1.确定学习内容
以高三第九课时读后续写之写画面Puppy for Poppy的学习为例。观摩名师录播课前一天,笔者就告知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即要求了解并掌握两个画面描写微技能①Zoom in on a scene of importance;②Focus on an image,还在QQ群上传了课堂教学的文本,也就是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辨识试题文本中“画面塑造”的语言构成,思考续作可以设计的场景画面描写,鼓励记录困惑以待听课时被解答。目标是方向,困惑是诱因,这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落脚点。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大有裨益。课后随机学生反馈验证了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说清楚读后续写之画面描写的小技巧,也就是主题意义领着读,所需情景心有数;情绪情节往前走,语言素材是帮手;细节描写扣画面,恰如其分是妙解。
2.规定学习成果
以高三第十课时读后续写之写冲突Frank’s Way Home的学习为例。笔者除了提前告知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是①Solve the problem;②Write the conflict: person v.s. person之外,还提前布置了作业:请用本节课所学的微技能,描写如下图片,写好冲突,短文不少于60词。
.png)
热爱学习的刘同学自己先预写了第一稿,听课结束后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最后提交的作品如下:
It was a furious stormy night. With a fierce gale blowing by, the trees swayed wildly and twigs and leaves were blown everywhere. A horse reached an old wooden bridge. The middle was flooded, creaking in the wind and rain, as if it would be ripped-up at any time. No sooner did he step onto the bridge than he felt something wrong. He was too afraid to move. The anxious squire raised his hand and whipped the horse to push him forward. The coachman leaped down from the cart to soothe him gently. But it didn’t work.
作品中有关冲突的描绘生动、具体、合理,完全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刘同学回顾学习过程后表示:“知道了课后作业是要写出画面的冲突感后,我在微技能的概念介绍,和如何运用写好冲突部分听得特别认真,笔记也做了不少,修改时很有用”。可见,至少对于主动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提前了解学习成果能促进其学习成效。
(二)课中选看学习内容,凸显灵活性
教师推荐,学生在“甬上云校”系列课程里精选了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或查漏补缺,或拓展提升,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变得灵活,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1.打破学段限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里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甬上云校”英语课程覆盖小学高段,初中,普高,职高,涉及原本绘本导读,语法讲解,应用文,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等,由于是点播课,学生完全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学业规划,打破学段限制,挑选适合自己或发展兴趣的相关课程。线上抽样问卷表明,2021届高二某班40人中,3人次选过初三的语法复习课,26人次听过高三概要写作或读后续写提升课。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系列课程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优化学习效果。
2.突破学习难点
突破学习难点是另一个体现灵活性的巨大优势。一般来说,一个班里学生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而名师往往出自名校,备课时的学情分析难免有惯性,因此,课程的讲解对于笔者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而言会有难度。但是,依托点播课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暂停、重播等功能,反馈观看、理解,针对性地突破学习难点,牢固掌握学些内容,从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课后落实学业辅导,体现完整性
教师点拨,学生在观看完“甬上云校”系列课程后,积极反馈学习效果。虽然无法实现线下与线上教学的完美融合,但是通过规整听课笔记与调整课后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完整的线上教学。
1.规整听课笔记
2020年2月10日至2月17日线上教学第一周,学生如约在班级QQ学习群拍照上传提交了手写听课笔记。笔者批阅后发现,除了小部分学生笔记全面,字迹工整,方法提炼得当外,其他同学的笔记存在些许问题:内容照抄PPT缺乏思考和提炼,遗漏讲述中的关键信息,次序和逻辑混乱等。由此,笔者引入康奈尔笔记系统,也就是把一页纸分成了三部分:左边四分之一左右(线索栏)和下方五分之一左右的空间(总结)和右上最大的空间(草稿)。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康奈尔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具体操作如下:右上最大空间用于听课笔记,边听课边按照习惯记录即可,左边竖着的一条空间是“线索栏”,用于归纳右边的内容,可以写一些提纲挈领关键词。这项工作后于听课笔记记录,常常实在上完课后马上回顾,这一方面能帮助理清头绪,另一方面也能马上复习内容。以所购笔记本内页设计为依托,徐同学设计了属于自己的改良版的康奈尔笔记系统,这种记与学是她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优秀的笔记往往是学生浓厚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的一种写照(向东方,2017),这既是落实学习的一种表现,又是发展终生学习的一种条件。
2.调整学习内容
与目标明确的英语学习者相比,大部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持续性不够好。一段时间的线上学习课以后,学生的作业提交明显变得拖沓,有些甚至隔两天才交。通过私信、电话家访,笔者了解到:即便学生赞同“甬上云校”课程质量很高,他们也不喜欢连续观摩网课学习英语。近两周的连续写作课技巧学习令他们身心俱疲,他们纷纷表示:线下的写作课没有那么频繁,作业压力也没有那么大。鉴于此,笔者暂停了两天线上写作课程,把学习内容改为典范英语10第9册《简爱》的自主阅读摘记和回答问题。这样的调整旨在适当放缓技巧的传授,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阅读自然习得环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基于学情和学习体验的学习内容调整,让学生重新焕发了学习的生机。
四、教学反思
(一)“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了英语课程学习资源。由名师精心开发的线上系列课程革新了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模式,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入融合成为了可能。学生不仅仅以学段为参考,而且能从现有水平与兴趣爱好出发,尽情挑选适合自身发展的英语系列课程,补足短板,突破瓶颈,拓展提升。“甬上云校”英语课程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设计制作课程资源,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教学渠道,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2.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
“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名师挖掘优势资源,让所有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有机会聆听名校课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这也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在名师授课的基础上,班级科任教师能够提供多样的个性化辅导。学生可以利用多种QQ群、钉钉群等网络平台,与科任教师实时互动、作业、考试、讨论问题,也可以查阅网络、生生互动,极大地拓宽了学用途径。
3.推进教学模式深度革新
“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纵深助推教学变革,也将迭代成“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2.0版,也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Online Plus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Pattern)(张策等,2018),这符合《课标》的理念要求,即重视信息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在促学、促教、促评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组织、科学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活动。
(二)“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局限
1.平台自身有弊端
尽管“甬上云校”在短时间开设了系统性相对较好的高中英语学习系列课程,但是限于各学校教材教学进度不完全统一、线上各种课型优质范式不确定等因素,目前只开设了语法课、写作课、课外阅读课等,以教材文本为主导的阅读课,写作课,听说课等均为开出。与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相比,“甬上云校”的互动性、教学组织性、教学活动、资源丰富性等表现差强人意,表现技术相对不成熟,体验感一般,互动性不强,教学组织性和教学活动不够好,资源量偏少,不够丰富。
2.课程交互性不强
从表2不难看出,“甬上云校”的交互性一般,而交互性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有效手段,线下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反馈强化这种体验,而“甬上云校”系列课程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稍显静态的课间呈现与课堂话语指令作单项传播,这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除高三年级每天均有发布英语课程外,高一、高二的英语课程从第二周开始就隔天发布了,教学进度变缓,交互性更弱了。
3.线上辅导耗时过长
“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也就是“甬上云校”结合QQ群、钉钉群答疑双线并行,线上辅导时间被无止境延长。线下教学时,学生有疑问时,会在特定的自习课等时间向教师询问,时间是相对固定了,而线上教学时,学生的教学安排截然不同,随时会有学生产生疑问需要解答,这无形中给科任教师增加了过重的教学负担,反过来也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五、结语
特殊时期,“甬上云校”平台提供的系列课程解了宁波市中小学生有效教学的燃眉之急。其中,高中英语系列课程学段特色明显,课堂内容合理,教学设计规范,授课水平高超,课后作业针对性强,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线上英语课程资源。笔者依托此平台,实施“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从lecturing和tutoring两个维度融合其教学优势,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取得的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平台自身有局限、课程交互性不强和线上辅导耗时过长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度推进“甬上云校”良性发展,真正成为宁波市中小学师生首选的在线英语教学平台,不妨从以下三个关键点进行改善。
第一个关键点是平台协同相关教研部门继续研发高质量课程。“甬上云校”发展与课程质量休戚相关,平台质量取决于在线开放课程网站自身持续更新迭代的能力,课程质量取决于名师的课堂设计与平台的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因此,平台要与教研部门同步规划课程建设,遴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甚至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发选修课,逐渐建立起与其他平台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第二个关键点是增强平台的交互性。“甬上云校”的交互性是短板,平台可以借鉴慕课增强交互性的方式:除提供视频等学习资源外,还提供习题、作业、测验、讨论、考试等类似实体课堂教学的活动及过程,也可以设置周期性学习的概念,例如要按照开课时间、测验与考试时间、节课时间等进行组织教学(张策等,2018)。
第三个关键点是“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2.0版的迭代,也就是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防疫抗议期为线上教育教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智慧教育不应该只是广大培训机构争夺生源的有效方式,基础教育部门积极开发并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推动中小学校多维教学方式与评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策等.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8,(5):37-41.
[2]徐晓飞等.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6-10.
[3]程晓堂.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1):6-9.
[4]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6]向东方.培养中学生做英语笔记习惯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