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谢巍
[导读] 幼儿成长阶段,以实行合理化的家园共育为主。
        谢巍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幼儿园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1
        【摘要】幼儿成长阶段,以实行合理化的家园共育为主。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所展现出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样重要。幼儿教师以制定出合理化教学课堂为主,让幼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洗礼和沐浴。幼儿教师在创建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之中,会带领幼儿找寻到属于自己和释放自己的空间。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策略
        幼儿教育时期,幼儿的知识学习是重要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极为关键的。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引路人,不仅要升华幼儿教育体系,在形成利于幼儿发展的家园合作模式下,也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做好全方位的保证。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对幼儿园所实行的家园共育模式进行更新和完善,会带领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此,我们要对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健康教育意义进行阐释。第一,在家园共育模式之中,会让家长对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有所了解,增加了幼儿教育的合力。在良好教育主体密切合作和交流的情况下,形成了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这是进一步带领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第二,家园共育会针对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入手,构建多种家园共育教育举措。这引发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思考,也形成了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在多种健康教育体系之下,让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不再陷入困境。总之,幼儿教师也在寻求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形成家园共育重要力量的情况下,实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保证幼儿拥有自我成长的机会。
        二、采取游戏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游戏性的教学情境
        设置富有游戏性的教学环境,可以在室内或是室外进行,通过对游戏的设置以及准备的材料,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的环境以及一日生活活动都会为幼儿带来一种形象的、直观的感官刺激。一个良好的游戏性的环境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愉悦幼儿的情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设置游戏性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让幼儿在特定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到一种知识和技能,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短时间内达到幼儿教育的最佳效果。在游戏环境的设置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安全、舒适以及丰富多样的形式,建立一个健全的、积极支持性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二)增加游戏化的语言
        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一些游戏化的语言,多采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来进行对话。采用拟人化或者是情境化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兔宝宝、苹果娃娃、太阳公公、大象伯伯等等,多用拟人化的语言形式,可以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增加游戏形式
        在幼儿园时期的幼儿都比较情绪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自律能力也比较差,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中途离开游戏,也可能会出现不参加游戏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强迫幼儿继续参加,可以选择换一种活动或者是游戏形式来代替。教师在带领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时,可以更加有趣、生动,通过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者是模仿声音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加喜欢并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四)注重幼儿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性格和个性都是不同的,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也要注重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性。比如在小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注重情境化的教学,不只是单一的一种情境化,而是一种不断构建不同的游戏教学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发现不同幼儿的表现,寻找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要体现层次性,同时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寻找到适合幼儿自己的游戏位置以及游戏方式。
        (五)满足物质环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要考虑到空间的设计,具有安全性,让幼儿和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游戏的活动得到了安全的保证,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没有牵挂,在游戏的区域做到协调利用。比如幼儿进行玩水或者是玩沙的环境,游戏是动态的,而进行绘画、听故事的游戏是静态的,两种空间的分布要设计合理,利用动静分离的原则,合理开展空间的分布。在游戏的时间安排上,要考虑到幼儿的身体素质,在游戏中不仅有集体活动,还要有分散活动。在游戏的材料选择上,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保管,标记清晰的标识,便于幼儿自主地进行识别和取放,培养幼儿能够分类整理的能力。
        (六)明确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很难把握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比较严厉,就会给学生留下不讲情面、很厉害的印象;如果稍微放松一点,就会失去幼儿心中的威严,所以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在给幼儿上的第一节课上,给幼儿留下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同伴的印象。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把握尺度,恩威并施,奖惩分明。教师要对幼儿有足够的关爱,不能一味地纵容和谅解,也不能过于严苛,教师要把握一定的平衡,以正确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人格和性格,所以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尺度,尤为重要。
        (七)选择适合的游戏方式
        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组织多样的游戏形式,促进教学的效果。在游戏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游戏形式,比如角色扮演、智力操作游戏、建构游戏等。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幼儿在小班、中班、大班有着不同的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在目标的制定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当,小班可以选择娃娃家、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添加音乐区、美工区、建构区。在小班时,认知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添加知识能量要少一些,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游戏要有趣味性,比如在小班的拔萝卜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幼儿跟着兔妈妈学习拔萝卜的本领,通过游戏来认识大小学习,1到5以内的点数。
        (八)保证游戏的安全性,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
        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认为游戏不能够实施是考虑到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其实教师可以不必纠结这一问题,幼儿的游戏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想要将趣味性融入活动中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相对幼儿危险系数较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理方式,采用简单而快速的游戏是符合幼儿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经验,并根据游戏的内容寻找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动作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大胆尝试,以安全作为幼儿游戏的教育宗旨,融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内容,将身体动作和知识相结合,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受知识的内涵。
        三、总结
        总之,在幼儿的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和改进游戏方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氛围。在游戏的过程中做出合理的总结和评价,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能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秀明.多媒体技术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研究[J].学周刊,2020(12):172.
        [2]陈艳.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方法[J].神州,2020(9):224.
        [3]郭彦萍.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523.
        [4]祝小英.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